31(2 / 2)
当他傻,不知道这是说他笨么?
额娘也日日在耳边念叨,让他争气,让他用功,让他也跟着小四小五去乾清宫用饭……
哼!打死他都不会在小四小五面前低头!
啊啊啊!可恶!前天背的书又又又忘了!
畅春园是江南园林那边的造法,河堤垂柳碧玉湖小荷塘,处处都让几个初来乍到的孩子们感到别致。
弘历、弘昼“偷”了墨翠和白羽出来“训练”,胤祎几个看的眼都直了。
“它俩长得可真壮,跟我一样!”胤祜赞道,“飞得肯定高!”
胤祜是个胖胖的小孩儿,圆胳膊圆腿,肉鼓鼓的。钮钴禄格格和耿格格每次见了,都要笑眯眯夸他长得壮实。再看着自己儿子就要叹气,都是一样的年纪,怎么你俩就光吃不长肉呢?
弘昼怜爱的摸摸小皇叔的脑袋,肥和壮真不一样儿!
当然了,他们也不会训鹰。弘昼只是觉得小动物都有灵性,和人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就会“心意相通”。
事实上,他们只是想在满园子疯跑的时候,带上拉风的海东青而已。
傍晚在湖面上划船,摘莲蓬,钓鱼都是几个孩子喜欢的活动。园子里水多蚊子多,太医院出品的防蚊香囊最好时刻都挂上。
等发现畅春园里那块水稻田时,弘昼突然记起了康熙帝还培育出了早熟、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不看康熙帝皇帝做得怎么样,单看他个人在文学、历史、书法、天文、数学、音乐、刑律、农政、地理上的造诣,就是个妥妥的博学多才文理兼修大学霸!
后世学者评价康熙帝只将西方科学用于个人学习欣赏,未推广学习是他的重大失策,弘昼觉得这多少是有些偏颇的。
康熙帝觉得一株水稻上结的穗多,颗粒大,能花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培育,是他觉得这件事有用。
在这动不动就旱涝蝗灾雪灾,时不时要打个仗的当下,许多人吃饱穿暖都困难,识字的人少之又少,就别提推广什么科学原理了。
想象不到成果的事,谁会花大力气去做呢?
数学在唐朝时还有国子监算学馆,有明算科考试,考的内容是什么?生活中的算术题。
最常见的就是“今有迟行者五十步,疾行者七十步……”这种简单你追我赶的现代小学题和“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小学算面积题。
最难的是关于筑堤,挖土,运输,算堤坝上下高宽的。
总之,不管难易,都是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的。
有用就学,不用不学,几千年来都如此。
到了清朝,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都掌握在师爷、幕僚、小吏手中,世代相传,读书人都认为是小道。
弘昼觉得,康熙帝身在其中,在未见识过“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出推广天文、地理、数学这些“无用技艺”的。
他让老三胤祉推广数学,在科举中增加数学科目时,弘昼还怀疑过是不是自己做梦说了什么,被康熙帝听见了。
所以,康熙帝偶尔会若有所思的盯着他瞧?
但,康熙帝对他和弘历一直没什么两样,弘昼也就觉得是自己疑神疑鬼了。
许多事儿都和他记忆中的不一样,就当是自己这只小蝴蝶扇动翅膀,引发了一场龙卷风吧!
反正,康熙帝不知因了什么缘由突然想通了,不再钻牛角尖。放了废太子出来,早早立了四大爷,敏感视线从儿子们身上移开,晚年最大的魔障一下子清散了。
可不就老当益壮,又有心力整事了?推广下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也没甚奇怪的。
况且,自己毕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偶尔有什么行径让康熙帝觉着奇怪,盯着他瞧也是正常的嘛。
弘昼看着水稻田思索的时间长了,弘历瞅了弟弟好几眼也没得到回应,拿胳膊肘碰了碰他,奇怪的问道:“弟弟你看什么呢?”
“看水稻花。”他转身就跑,“咱们去拿放大镜来看水稻花。”
康熙帝自己喜欢西洋知识,有时候还亲自动手做实验,各种器具齐全,畅春园也有一个这样的“实验室”。
来畅春园之前,他还带着弘历和弘昼去自己实验室参观,介绍各种器材,也许可了俩孩子随时过去“玩耍”。
弘昼当即就拿了几个放大镜,带到上书房,和小皇叔们看蚂蚁玩,顺便不小心做了个“聚光燃纸”的游戏。
虽然放大了的蚂蚁又丑又吓人,但“聚光燃纸”这个游戏太新了,上书房的孩子们立刻就爱上了。
就是弘时,也冷着脸背着手,远远地看着。当那纸张真的燃起来时,所有人都瞪大了眼,“哇”声一片。
这会一听到放大镜三个字,个个都拔腿跟着飞奔。墨翠和白羽倒腾着爪子跑了几步,拍拍翅膀低低的飞在弘昼弘历头顶上方——他俩的荷包里装着喂鹰的肉干。
喂鹰的只有一大两小三个人,墨翠和白羽很小就懂了,除了这三只,其他人喂的都不能吃。
知道弘昼拿了放大镜去水稻田,康熙帝也放下了手中的折子,站了起来,“朕也去看看,别叫几个孩子霍霍了庄稼。”
梁九功忙跟上,笑道,“小阿哥们都是懂事的,这是随了万岁爷重视农事呢。”
老二胤礽跟着老十三出去一趟回来,黑了瘦了,康熙帝慈父之心大发,顺道想起了梁九功。
老二小时候在乾清宫,就是梁九功背着抱着长大。如今还能一腔真心对老二的人不多了,康熙帝就给梁九功放了出来,再次放在身边,照顾自己的起居。自小陪伴在他身边的老人,也没几个了。
“还是你说话朕听了舒坦。”康熙帝抬头看了眼天边的绚丽夕阳,神情悠闲,“魏珠就是木了些,那么多年愣是没学到你几分说话的本事。”
也是笃定梁九功不会对自己不利,当初他盛怒之下杀了托合齐几个,对梁九功却下不去狠心。
“几十年风风雨雨,朕老了也累了,如今看见你们这些老家伙,心里都亲切几分。”皇帝不疾不徐的迈着步伐,淡淡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
老四雷厉风行,十三上来就敢下重手,冒进急躁,却也是年轻人该有的冲劲。
自己年轻那会,不也是力排众议,坚持要撤三藩么?
“皇上雄心壮志尚在,怎么能说老呢?”梁九功跟在身后,闻言俯首抬起袖子快速抹泪,抬起头来陪笑道:“二阿哥,太子爷还有小阿哥们都还得皇上照看着呢。”
知道皇上不杀他,他就后悔了,他为了二阿哥伤了皇上的心。从被放出来,又能到皇上身边伺候那刻起,他就决定了,往后余生绝不在皇上面前再藏着掖着。
皇上对他情深义重,他当牛做马掏心掏肺都还不了十之一二。
“哼,哪是照看,是尽给他们收拾烂摊子了。”康熙帝说着斥责的话,嘴角却翘起,“再过几年,等老四、老二、十三他们几个行事稳妥了,朕也就可以卸了肩上这副重担子,跟弘昼他们似的,划划船钓钓鱼溜溜海东青。”
说着话,就到了稻田边。
康熙帝抬手止了小太监们请安,示意他们不要出声。
几个孩子一人一个放大镜,正撅着屁/股看花呢,还咋咋呼呼的。
“哇,快来快来,我这里有朵超大的花,比别的水稻花都大!”
康熙帝扶额,胤祜进了上书房,说话用词也没一点长进。那水稻花都要拿放大镜看了,还超大朵?
“有虫子有虫子!”弘旺跳着脚嗷嗷的,“它爬我鞋上来了。”
边上的弘历从容不迫,驾轻就熟的伸手,在堂兄脚面上随意拍了拍,见那虫子爬走了,视线又迅速转到自己面前的水稻花上。
“我这个稻穗花好多,肯定能结许多的稻谷。”胤禧招手,“你们快过来看。”
没人理他。
弘昼随口道:“你数数有多少?过阵子咱们还可以来数一穗上有多少颗稻谷。”
弘历骄傲的道:“谷粒饱满的,一穗上颗粒多的,熟得早的,都可以单独留下来当来年的种子。这样一年一年的种,就能养出高产的稻种了,皇玛法就是这么干的。”
去年春耕的时候,阿玛给他讲农时,就是这么说的。他们现在吃的御稻米,就是皇玛法种出来的。御稻米早熟不怕冻,产量高,可以种到长城以北。若是在南方,还可以一年两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