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吴太岁坚壁清野 马文孝寻仇三阳19(1 / 2)
吴正帮到了秦安以后,自己带人直接去了天水县城交货,打发儿子陪同吴元升回到老家。
吴元升回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女人张氏见男人回来,眼泪汪汪,喜不自胜,半响说不出话来,到把陪同前来的吴天亮弄的十分尴尬。
“爷爷,你好好休息,我回家了。”吴天亮出了房门。
吴元升这才回过神来,连声说:“亮子你别走,天都黑了,吃完饭再走。”回过头对张氏说:“快去做饭,让亮子吃了饭再回去。”
“不了爷爷,我得快点回去,这次出门时间太长,我妈一定心急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吴元升是累坏了,四肢无力,到家后一头扎在炕头,骨头像散架了似得,人也迷迷糊糊的,一会儿便睡着了。
“吃点饭再睡吧。”张氏推醒他轻轻地说。
吴元升睁开眼来,一股久别而熟悉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是他特别爱吃的葱花白面片。吴元升也确实饿了,一下子从炕上翻起身来,也不下炕,不洗手,接过碗狼吞虎咽,旁若无人,接连吃了三大碗,抹了抹嘴心安理得地说:“好香啊,吃饱了。”
张氏收拾了碗筷,坐在炕边,问起出门一个多月来的经过,吴元升黯然无神,痛心疾首,含泪细细说了一遍。直听得张氏透骨寒心,抹着泪说;“咱们一生没做啥坏事,是老天爷保佑你逢凶化吉,平安回家。我明天就去元君庙上香,你好好睡一晚,其它事情明天再说。”
吴元升第二天醒来时太阳已是一竿子高了。洗完脸,张氏早已经做好了饭,是先麦面散面饭,张氏还特意炒了一盘白菜,辣子调的红红的。家里的饭菜真香,他又吃了两大碗。
张氏见他吃完饭,穿戴整齐,拿上包裹知道要去吴家大院,心事重重地说:“你走后半个月老爷打发人来过家里一趟,说是你稍信回来,事已办妥,一切平安顺利,过几天就回来了。又过了几天村里人风言风语,说是老爷看上了背湾里张跛子的女孩,已经送聘礼了,话是从吴家大院传出来的,我还不信,让柳树到背湾里打听了一下,千真万确,张跛子亲口说吴家村吴家大院的老爷吴光祖是他未来的亲家。”
吴元升听得目瞪口呆,半响没有说出话来。
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如意算盘会落空,完全没有想到老爷做事还处处留一手。无论你如何表现,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压根人家就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真是自作多情。在马营的生死关头,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住老爷的十根金条,后又死里逃生,陷于绝境,他还是想法设法的保住了老爷的十根金条,是自己太傻了吗?“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他喋喋自语,一霎时判若两人,脱掉衣服重新躺在炕上想起心事来。
吴元升在家整整睡了三天,直到吴太岁打发人来请,才满腹惆怅地来到吴家大院。见了老爷恸哭流涕,将如何遇匪遭劫,失掉金条;如何死里逃生,伤脑断腿;又如何养伤客栈,相遇天亮父子等等,细细说与吴太岁。老爷听完十分温和的说:“国家不幸,世道纷争,更何况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管家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至于钱财乃身外之物,你也不要再多想,也不要过于太在意了。”
吴太岁说完,吴元升捶胸顿足,悲痛欲绝,哭天喊地。直哭地肝胆欲碎,死去活来。只听他嚎哭着说道:“这几日我思前想后,无颜再进吴家大院,更没眼见老爷,今日一见只当离别,从此以后我回家种地,望老爷多多保重。”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扬长而去。
吴元升回家以后再未踏进吴家大院半步。从此,吴家村里出现了一个手提竹筐、铁锨,不管春夏秋冬,也不论天寒地冻,走街串巷到处拾大粪的人。
数年后,吴元升忽然发迹,大量购置土地,成为村里的新地主。可是好景不长,一天夜里家里忽然来了不速之客,这些蒙面大汉不声不响,将全家人集中关在茅厕里,只留下吴元升和孙子强强俩人。一人持刀架在孙子脖子上,当时强强已经十岁,那见过这阵势,早已经吓得战战兢兢,尿尿尿了一裤子。另一人持刀逼吴元升交出金银财宝。吴元升开始嘴硬,被人家用被子捂了一顿好打,直打的腿断骨折,鲜血淋淋还是咬牙不说。这些人也是够毒的,一刀下去,从吴元升腿上活生生割下一条肉来,再一刀下去,又从另外一条腿上割下一条肉来,吴元升疼晕过去后,用凉水浇醒,那大汉举刀晃了晃又要下刀子,吴元升再也忍不住了,无可奈何之下说出了藏金条的秘密。
十根金条剩了六根,另有银元二百块,金银镯子各一对,还有少量的翡翠玛瑙等。来人也不搭话,更不客气,全部掳走,临走时甩出一句话来:黑吃黑的道理你懂,想要命的话就不要言传了。从此以后,孙子变成了呆子,他也成了一个确确实实的瘸子,不久便卧床不起,瘫在炕上。多亏张氏起早贪黑,默默无闻地伺候着两个残疾人,勉强维持着这个家。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终年瘫在炕上的地主竟然积极主动的检举揭发吴家大院,成为吴家村名噪一时的开明人士。
再说吴太岁惦记着儿子的婚事,打算借机叫回儿子尽快成亲。至于吴元升辞职的事他丝毫没有记在心上,况且他早已经厌恶此人,油嘴滑舌,阴阳怪气,还有一股倚老卖老的样子,令他十分反感,要不是看在对他忠实又多年在吴家大院的份上,他早就打发了。“走了好,这年月找个忠实的奴才比买条好狗还容易。”
正当他暗暗做准备给儿子成亲的时候,有消息传来,临夏回民马仲英率部围攻陇西被吉鸿昌部队击败后流窜通渭,已经攻取通渭县城,不日南下武山。消息传来,全川震动,人心惶惶。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东连甘谷,南靠岷县、礼县,西接漳县,北邻陇西、通渭二县,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多达36处,有水帘洞、木梯寺、老君山森林公园,草川大草原等景点。现在是国家级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县、全国绿色蔬菜示范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中国韭菜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武术之乡、玉器之乡。
听到消息后,三镇镇长不约而同齐聚吴家大院,吴太岁会同吴怀庭、吴家勇、刘虎娃、毛汉生等人与三镇商量对策。众人各抒己见后经吴太岁综合决定:从即日开始,由各镇组织各村老弱妇幼开始转移,愿上卦台山者按事先各镇搭建的棚舍安排住宿,愿上村镇附近的城堡躲藏者,必须村村联合,带足食物和水,也要开始转移。由吴怀庭联系各村民团团总逐村逐户一一清查,不留一人一畜,三阳川开始实行坚壁清野。
后来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三阳川的土堡遍布四面山头,宏伟壮观,是村民百姓为御防侵挠,保卫其生命财产之安全而修建的。
有篇文章报导:
三阳川的土堡占天水县辖区439个土堡的十分之一。最有名的有17座,有的一村一堡,有的是数村一堡,多选在距庄近的高峰险咀之上,易守难攻之处。川区村庄也建有许多堡寨。面积大者百余亩,小者十几亩,堡墙厚度二至三米,高为六至九米,都有坚实的堡门,有其窑洞,土草瓦房,城头上有炮眼、垛墙,备有石头砖块等,俗称“滚木礌石”。如遇匪患,庄头、耆老便呜罗报惊,命村民迅速入堡避难,堡门用土填实。老弱妇孺蜗居在土窑草房内,壮年人手执刀矛士炮等兵器守卫城上准备迎敌,直待匪患宁息,始敢回家。
三阳川的土堡古寨历史久远,卦台山土堡早称三角城是三国时姜维所建,樊家城在唐代就有,宋代设三阳寨,下设14堡。有文献记载:明洪武时(1368至1398)20年间修补,新筑土堡最多,最迟者,导流山的渭滨堡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正阳圭后的塌堡子建于清宣统元年。
大部分堡寨城墙坚固,地处险要,防守得当,确保了村民的生命。如马咀山的张家堡,始终没有攻破过。又如卦台山的堡子被匪军攻了三天三夜,久攻不克,被城头土炮击中匪首,便弃堡而逃。损失最残重的要数陶家堡,清同治七年(1868)十月,参加反清斗争的陕西回众来三阳川,效忠清庭的武秀才陶顺举,陶安邦率团丁在距堡七里处设下埋伏袭杀其尾30余人,由此结下深怨,不久数千回军专来三阳报复。先攻下石佛土堡,杀死团总田德,田获三,继而攻打陶家堡,用地雷炸破城墙,寡不敌众,被杀者共计600多人,尸横荒野,血流飘杵,残不忍睹,有句民谣:“张家堡子杀回军,陶家堡子盛血盆”。
三阳川各个山头村傍的土堡,宛若英勇的卫士,千百年来风雨无阻的守护着全川人民。它既是文化名胜古迹,历史的象征,也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若是天朗气清,春和景明,置身三阳川,仰视四山土堡宏伟壮观,则有触景怀古、心旷神怡之情。若是夜过堡傍,则有见影心栗,毛骨悚然之感。
当时三镇中有一部分村庄因离卦台山太远,躲进了离村较近的堡寨,如靠近导流山的刘家村、缑家村、董河村、王家滩、窦家峡村、韩坪村、解家湾、马山村、石崖村等十几个村联合上了导流山城堡;石佛镇以北的部分村子如半坡、刘庄村、何家庄等十几个村子上了附近的于家堡;中滩西北部的常营堡、杨家坪土寨以及樊家城,村村联合,寨堡都住满了人,渭河川道里所有村庄的人全部进了卦台山。
为防万一,吴怀庭与各寨堡协定建立联络方式,并指定了具体的联络人员。
三阳川坚壁清野,每个村庄除了有联防人员日夜轮流站岗放哨巡视以外,几乎空无一人。
不久武山城破,马匪东窜甘谷,形势危急。
据有关资料记载:一九二八年秋,北原一役,马匪伤亡颇重,退出河州,南窜洮岷,复结合当地回民,声势又震,分股北犯,进扰渭源。冯安邦旅,阻敌于渭源西南,马遂东窜围攻陇西,吉鸿昌率十一师所辖李松昆、刘兆祥两旅驰援,叛军解围南走,陷武山,据伏羌(甘谷),平叛大军追至伏羌,敌已北窜秦安。翌日,吉鸿昌于赴秦安途中,折往天水,偃旗息鼓,黄昏入城。
入城后部队作以下部署:四门以内地区,各配置步兵一团,由团再酌派便衣部队潜伏城关,沪造山炮曳上鼓楼,炮口分向城门方向放列,以留守处伤愈官兵百余,配合县队,由留守参谋任伴兰率领,上城守卫,鸣锣击鼓,表示空虚,待敌逼近城垣,炮兵接到发射命令,连续放炮,同时发射,炮击停止,潜伏城关便衣部队,即向当面之敌出击,各团迅速增援,如退却,分途穷追,当晚部署既定,以待明日歼敌。
马匪于18日陷武山后进入伏羌城(甘谷县城),逼粮索款,城防局宋廷桢百般筹备,故无杀伤抢掠行为。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中游。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礼县、西和与武山县接壤,北与通渭县相连。历史悠久,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置冀县,为中华县制的肇始之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第一县,迄今已有2695年的历史。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石作蜀、蜀汉大将军姜维、清初翰林院侍读学士巩建丰等名人先贤的生息之地。县内文物古迹众多,仅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古迹就有11处,古墓葬18处,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人面鲵鱼瓶、唐三彩凤首壶图案解放后分别被搬上邮票烟标。遐尔闻名的大像山石窟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时期的石胎泥塑大佛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境内风光秀美,气候宜人,人文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秦早期文化、伏羲文化、石窟文化、民俗文化异彩纷呈;辣椒、月季、党参等名优特产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