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请诛贼臣疏61(2 / 2)
司礼监太监正在宣读齐泰的奏章。
“兵部尚书齐泰谨奏:”
“为感激天恩、舍身图报,乞赐圣断早诛伏虏大将军李景隆及其帮凶严世蕃,以清朝政,以保社稷安宁。臣齐泰感念天恩,乞伏上表,历数李景隆及严世蕃之十大罪与五奸,以正国法,申扬国威。”
“臣敢以景隆之渎职叛君之十大罪,为皇上陈之。”
“景隆身为大将军,屡次延误军机,致使前线告急,燕军横行无忌,致使无辜百姓受害,军心动荡。一大罪也。”
“景隆多次在关键战役中临阵脱逃,弃军不顾,导致我军士气低落,战局失利,实为国之大耻。二大罪也。”
“每当战事不利,景隆即谎报捷报,以求自保,误导朝廷决策,致使国势更加危急。三大罪也。”
“景隆擅自挪用军饷,导致前线将士衣食无着,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减。四大罪也。”
“景隆疑似与燕军私通,纵敌入侵,使得前线百姓处于战火之中,民不聊生。五大罪也。”
朱允炆端坐在龙椅上,手中紧紧攥着那份弹劾李景隆的奏章,脸色铁青。
他的眉头紧锁,额头青筋暴露,眼中燃烧着难以抑制的怒火。
奏章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利刃,刺入他的心脏,使他感到愤怒。
众臣都能看到建文帝此时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人人都心中忐忑,大气都不敢出。
“景隆以权谋私,任用亲信,排斥异己,导致军中腐败,战斗力减弱。六大罪也。”
“景隆贪污受贿,将军中物资据为己有,使得前线将士缺衣少粮,军心涣散。七大罪也。”
“景隆对前线军情置若罔闻,致使战局失控,敌寇肆虐,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八大罪也。”
“景隆多次欺骗圣上,谎报军情,以求升迁,实为不忠不义之臣。九大罪也。”
“景隆嫉贤妒能,不能任用帐下良将精兵,好大喜功,阻塞贤能。十大罪也。”
“景隆有十大罪昭人耳目,以皇上之聪明固若不知者何哉?盖因皇上待臣下之心出于至诚,贼景隆事皇上之奸入于至神,以至神之奸而欺至诚之心,无怪其堕于术中而不觉也。”
朱允炆感到胸中有一股火焰在熊熊燃烧,几乎要将他整个身体点燃。
他心中浮现出李景隆那谦逊恭谨的面容,那副笑脸让朱允炆更加愤怒。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如此信任的皇亲国戚竟会如此不堪,竟然有如此多被弹劾的理由。
“臣再以世蕃之五奸言之。”
“世蕃阴险狡诈,不直言劝谏景隆,反而引导其走向歧路,贻误军国大事。此其奸一也。”
“世蕃谄媚上司,欺压下属,营私舞弊,结党营私,致使军政日益腐败。此其奸二也。”
“世蕃在军中散布谣言,扰乱军心,使得将士无心作战,士气低落。此其奸三也。”
“世蕃助景隆掩盖种种罪行,欺瞒朝廷,使得朝廷对其罪行一无所知。此其奸四也。”
“世蕃心术不正,贪婪狡诈,做出种种误国之举,致使军队蒙受巨大损失。此其奸五也。”
“臣齐泰深知,景隆与世蕃之罪恶昭彰,罄竹难书。恳请皇上明察,早诛奸佞,以清朝政,以保社稷安宁。”
“内贼既去,外贼既除,其致天下之太平何有!故臣欲舍死图报,而必以讨贼臣为急也。然除外贼者,臣等之责;而去内贼者,则皇上之事。”
“臣感皇上知遇之厚不忍负,荷皇上再生之恩不能忘,感激无地,故不避万死,为此具本亲赍,谨奏奉圣旨。”
等到司礼监太监把齐泰的奏章读完,朝廷已然鸦雀无声,群臣无不肃然静立。
朱允炆的手依然在颤抖,心跳加速,但他强迫自己平静下来,深吸一口气。
作为皇帝,他必须在愤怒中保持冷静,在危机中保持清醒。
朱允炆放下奏章,强迫自己平复了一下心情,问道:“李景隆真有这么多罪行?”
齐泰点头道:“是的,陛下。我们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李景隆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国家和百姓。若不严惩,只会助长奸臣之风。”
方孝孺也上前说道:“陛下,李景隆的罪行累累,必须严惩,否则难以平息众怒。”
黄子澄之前力荐李景隆,结果李景隆不仅惨败,还存在这么多不端行径,他此时内心羞愤难当。
黄子澄泪流满面,走出队列,也跪伏于地,恸哭道:“景隆出师观望,怀二心,不亟诛,何以谢祖宗,厉将士!”
“臣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
其他臣子观察建文帝的表情,心知李景隆大势已去,也纷纷站出来揭发他的罪行。
朱允炆看着群情激奋的朝堂众臣,心中五味杂陈。
他沉默良久,终于下定决心,点头说道:“自今日起,朕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授以‘专征伐’之权,赐黄钺弓矢,率领六十万大军,再次迎战燕王。”
耿炳文立刻出列,跪伏于地,声音洪亮:“臣定不负皇上重托,必将燕贼击退,还天下以太平。”
朱允炆威严的声音继续在华盖殿中响起。
“李景隆赐死!”
“严世蕃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