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周公辅成王论59(1 / 2)

真定府的天空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城墙高耸,守军在城头上警戒,弓箭手们时刻准备着应对敌人的进攻。

城内的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

市井商贩也不再热闹,人人心头都笼罩着一层不安的阴影。

燕军阵营,姚广孝眺望着不远处的真定城,神情凝重。

几番攻城失利,让他开始考虑其他手段。

要想攻下这座城池,仅靠武力似乎是不够的。

思虑再三,他决定采用另一种策略——心理战。

姚广孝对朱棣建议道,“陛下,我们可以准备劝降书,用箭射进城内。”

朱棣点头称是。

兵不血刃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但是若守军再次投降,他不仅不会孤身入城,而且打算在占领城池后,屠城泄愤。

劝降书的内容经过精心设计,不仅有对城中守军的劝降,还许以重赏。

信中写道:“城中将士,汝等皆为百姓出身,何苦为朝廷卖命?若肯归顺,必重赏汝等,封官晋爵,富贵荣华唾手可得。”

城外的夜晚格外寂静,只有风声在耳边回荡。

守军们在城墙上巡逻,寒风刺骨,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忽然,空中传来一阵阵破空之声,数百支拔掉箭镞的箭矢划破夜空,带着劝降书,散落在城内的各处。

“什么声音?”一名年轻的士兵警觉地问道。

“好像是箭矢落地的声音。”旁边的老兵皱了皱眉,走上前去查看。

当他们发现那些箭矢上的劝降书时,脸色变得复杂起来,立刻通报给都指挥盛庸和参政铁铉。

劝降书的内容无疑在普通士兵的心中掀起了波澜。

在生死边缘挣扎的血与火让人厌倦恐惧,而许诺的富贵荣华又让人怦然心动。

一时间,城内的士兵们议论纷纷,暗流涌动。

有人暗中心生动摇,有人誓言死战到底。

盛庸和铁铉察觉到士气的变化,急忙商议对策。

“这些劝降书的确让不少士兵心生动摇,”盛庸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稳住军心。”

铁铉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坚毅,提议道:“我们也写一封回信吧。”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盛庸看了看铁铉,眼中露出一丝赞许的神色,“好主意。”

左右随即取来笔墨纸砚,铁铉开始起草回信。

信写完后,盛庸和铁铉如法炮制,令人将信件抄写几百份,用去掉箭头的箭矢射入燕军营地。

铁铉和盛庸站在城头,目送着这些箭矢如同流星坠地,落入燕军营地。

夜风吹拂,带来一丝凉意。

朱棣坐在营帐中,手中握着部下刚刚送来的信。

他拆开信封,眉头微皱。

“周公辅成王论?”朱棣自言自语道,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治也。自古圣贤明君,皆赖忠臣良将辅佐,方能成其伟业,治其天下。昔者,周公旦以忠诚辅佐幼主成王,成就周室盛世,千古流芳。今观殿下之举,亦有周公之才,但却未见其辅成王之志,实乃可惜。”

“周公辅政之初,三监作乱,周室危在旦夕。周公以大义为重,亲率大军,平定叛乱。其间,周公忍受谗言,淡然处之,不以私怨害公。成王知其忠心,委以重任,周室因此安定,天下得治。周公之功,诚为后世楷模。”

“观今日之局,殿下才智卓绝,威震天下。然天命所归,皇天后土,皆在建文帝。殿下若能如周公旦,尽忠辅佐,必能成就不世之功业,名垂青史。陛下年少,正需贤明之辅臣,殿下若能尽心辅政,必能使大明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殿下当知,天下非一人之私,乃天下人之天下。若殿下能如周公,心怀天下,忠心辅政,定能成就一番伟业。殿下若一意孤行,逆天命而行,虽一时得胜,终难长久。以大义为重,以天下为己任,方为千古美谈。”

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冰冷的刀锋,刺痛了他的自尊和野心。

营帐内的气氛骤然凝重,仿佛空气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朱棣的脸色阴沉,双唇紧闭,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他的手微微颤抖,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显然正在竭力控制着内心的愤怒。

信中所提的“周公辅成王”之论,无异于在他心中插了一把尖刀,狠狠地撕裂了他的野心与尊严。

“周公辅成王……周公……”朱棣低声念叨着这几个字,声音低沉而冰冷,仿佛从喉咙深处挤出来一般。

他的眼中闪烁着熊熊怒火,怒意在胸中翻腾,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

“好一个铁铉!”看着信件的落款名称,朱棣大喝一声,将信纸撕得粉碎。

朱棣的脸色因为愤怒而变得涨红,额头青筋暴起。

“你们竟敢如此侮辱本王!”

“将本王比作周公?”

“让我辅佐那个黄口小儿?” 朱棣咬牙切齿,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鄙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