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师礼以待,老刘的弱点23(2 / 2)
“因是心中有虑也!”
徐庶闻言,不由想起之前刚出曹营之时,忙问道:
“子瑄之虑,可是因当日所言使君身上弱点?”
当日刚出曹营,秦瑱就表明刘备身上有三大弱点,可惜被荀彧打断。
之后一路上他也没有机会询问,现在索性旧事重提:
“但不知是那三事,子瑄试言,吾自可转告。”
秦瑱自也不好隐瞒,索性直言道:
“若说此三事,元直恐怕也感受到了。”
“一者,刘使君空有其志,并无其心!”
听此一项,徐庶顿时眉头紧皱道:
“何为空有其志,并无其心?”
面对好友,秦瑱也不隐瞒,迈步分析道:
“刘使君所志甚大,惜哉空有大志,却无成大事之心。”
“夫成大事者,须时刻胸怀天下,可刘使君却没有用心于此,只有志向,没有目标!”
“以曹孟德为例,其志初为大汉征西将军,而后天下混乱,便一改前志,起兵征战,力图扫平诸侯。”
“由此,方招募了诸多能人志士,为之所用。”
“而刘使君,却是浑浑噩噩,空有志向,却无一目标,导致数年以来,颠沛流离,不得归所!”
徐庶听着,点了点头道:
“确有此事,然则吾主却以仁义为先,若有良辅,恰如子瑄你方才之言,可解此患!”
“此患是可解,今日一见,使君已有其志,自可成就大事!”
秦瑱也没有反驳,继续道:
“第一点可从外部解除,然则二三事,却需使君自己解决!”
“其人以仁义之名起家,所行之事也是仁义之举,可因此已成羁绊,凡大事便要顾忌仁名,不得自由!”
“故而这第二个弱点,便是刘使君不识大义,空顾仁名!”
“我战略之中,须取荆益二州,此二地有刘表、刘璋二人。”
“若彼时顾忌仁名,则坏大事矣!”
听到这话,徐庶便皱眉道:
“吾主仁义之人,如何只顾仁名,不知大义?”
他就是因为刘备仁义才来的,若是现在认同了秦瑱,岂不是否认了自己的想法?
“由此看来,元直不如刘使君远甚!”
秦瑱咧嘴一笑道:
“须知大义与仁名乃为鱼与熊掌,难以兼顾!”
“何为大义,乃以天下大势为重,以朝廷社稷为重。”
“何为仁名,礼记有云:上下相亲谓之仁!”
“当今天下乱世,诸侯并起,如何上下相亲?”
“恍若昔日使君三让徐州,确实仁名远扬,可元直想过没有,因这三让徐州,扯出多少战乱?”
“这其中有多少百姓死于战乱之中?”
“故而接收徐州,才是大义,才是以大局为重。”
“让徐州,纳吕布,空有小仁,而失其大义也!”
“正如武帝北伐匈奴,看似黔兵黩武,实则却稳住了大汉强盛之基,开疆扩土,此为重大义而失小仁,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刘使君的问题,在于知晓万民之重,却因一仁名而被羁绊,不得行大义之举!”
“而你徐元直的问题,在于过于死板,不知变通。”
徐庶听着,一时只觉脑袋被大锤敲了一下。
在他的想法之中,刘备就是因为让徐州,才让他看重。
可秦瑱的说法,却与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相悖。
但不可否认,秦瑱的话语也很有道理。
让徐州真的是仁义么?
确实对士大夫阶级而言,很符合儒家仁义的印象。
可却因此导致了后面的中原乱局。
相较结果来看,确实是空顾仁名而不知大义!
一时间徐庶无力反驳,只得沉声道:
“那这第三个弱点又是何故?”
他话一说罢,秦瑱就开口道:
“关羽、张飞!”
“刘使君者,成也关张,败也关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