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255(2 / 2)
蔡邕连连点头,此事实在是太过重要了,重要到让蔡邕觉得,似乎这件事情能够给这个世道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初我也曾前往洛阳见过熹平石经,先生所做的事情,千秋万代都会被后人铭记。
而我们杨家军则是将字的反向刻在木板之上,然后再印刷在纸张之上,所以字体都能够保持一致,此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印刷……”
“原来如此,竟然是这样!吾刚刚竟然未曾想到。”
蔡邕瞬间惊叹不已,他怎么就没想到运用这种方法呢?
其实这根本算不上什么奇妙非凡之事,就如同官员们平日里所使用的印鉴一般。
这本来已经运用在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但是竟然没有人想到用纸张来印刷。
但随即,蔡邕又意识到,真的是没有人想到吗?
其实是因为纸的成本过高,像杨家军这般大量印刷书籍,在汉廷那边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更何况,身为世家大族出身的蔡邕,他瞬间就洞察到了印刷之术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倘若能够大规模地印刷经学典籍,并且还能像杨家军这样开办大量的学堂,教导众人读书习字,那岂不是天底下千千万万的人都能够识字读书了?
这是一件多么冒险的事情,蔡邕不由得震惊地看向了杨秋。
“将军竟欲使天下之人皆读书习字?”
这世上当官的位置只有那么多,若是人人都读书习字,还有谁会愿意种地,谁会愿意做工匠,届时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
蔡邕所认为的天下太平,就是人人各司其职,每人都安分守己,在自己所属的阶层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就如同先贤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般,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职责,父要尽父的义务,子要守子的本分,如此各安其位,天下方能有序,
倒是一下子将印刷术最大的危害或者优点想了出来,杨秋没有直接正面回答,反而是先向蔡邕问了这样一件事情。
“蔡先生,您有诸多作品文采斐然,若是百年千年之后,蔡先生觉得您的作品还会流传于世吗?”
这个问题让蔡邕一时有些不好回答。
从情感上来说,他自然希望千百年之后还有人记得他这样一个人,记得他的作品。
但若是直接说自己的作品会流传,是不是显得太不谦虚了?
“和众多先贤相比起来,我的作品其实不值一提。但人可能都是有那么一点妄想,若千百年之后还有人夸赞我的作品,我想那会是一件令我非常高兴的事情。”
这个回答显得较为中庸,杨秋笑着说道:
“我坚信蔡先生的作品定会一直流传,但或许千年百年之后,大家争论的并非蔡先生的作品本身,而是争论那些作品到底是不是蔡先生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