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研究遇到困境288(1 / 2)

他未曾料到,当下国内的电子发展竟是如此初级,近乎于零,连合格的电子真空管都难以寻觅。若不是背后有军方的鼎力支持,想要把这台数控三联轴车床成功研制出来,简直是痴人说梦。

如今,虽说车床已然问世,但其性能与他的预期相去甚远。跟脑海虚拟空间所呈现的数控车床相比,仿佛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参观完地下实验室,周天便与几位军方的导弹专家着手研究老大哥的萨 1 对空导弹。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萨 1 对空导弹的设计图已然绘制完成。当然,在完成萨 1 设计图的同时,萨 2 的设计图也已进展到一半。

并非他不想一步到位,而是鉴于当下他们才刚刚涉足对空导弹的研究,倘若一下子拿出萨 2,他唯恐几位导弹专家跟不上思路。

届时,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周天才打算从一开始研究萨 1,能让他们逐步适应。

对空导弹乃是专门用于摧毁敌方航空器的导弹系统,可部署于地面、海上或空中平台,能在各种天气状况下,对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乃至弹道导弹实施拦截。

对空导弹系统通常由导弹本体、发射装置、雷达及其他传感器、指挥控制系统以及支援设施等部分构成,其复杂程度绝非轻重武器可比。

而要研制一款成功的对空导弹,首先要确保其制导系统的精密程度,能够精确追踪并拦截高速机动的空中目标,这就要求制导系统具备极高的精准度和反应速度。

也正因如此,制导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成为研究中的重大难题。

现今的对空导弹制导系统严重依赖雷达波束或红外寻的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在这个时代尚处于发展初期,致使导弹的精度和可靠性大打折扣。

因此很多时候,对空导弹对于飞机、轰炸机和战舰的打击力道的精准度明显不足。

同时,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尚未成熟,也限制了导弹的速度和射程。例如萨 1 的射程仅在 30 至 40 公里,而萨 2 则在 56 公里。射高的差距更是巨大,相差达 10 公里之多。

当然,除了上述问题,在材料和结构方面也有严格要求。

需要开发能够承受高速飞行和极端温度的材料,同时要保持结构的轻便性和强度。

而且,电子系统主要基于真空管,这些系统体积庞大、功耗高且可靠性差,给导弹的整体性能带来严重挑战。

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称得上是一款较为成功的对空导弹。然而,就当下国内的电子工业而言,真空管虽已问世,但受限于产量,根本无法满足全国需求,也只有部分顶尖实验室在使用。

所以,对于周天团队来说,只能通过军方渠道获取一些真空管,这无疑延长了对空导弹的研究进度。

再加上雷达等系统的因素,可以说,想要成功研制对空导弹,所需时间绝非短短数月可成,甚至可能长达一年。

这还是周天犹如开挂一般,否则所需时间会更久!就像前世,红旗一号的研究历经了将近四年。

有了设计图,研究萨 1 的进度自然加快,而且设计图上的数据周天也都做了标注。

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四位军方的导弹专家甚至从未踏出实验室的大门。饿了就吃,吃饱继续研究,累到双眼实在睁不开,才稍作休息,休息完毕又接着投入研究。

日以继夜,就连周天都忘记自己有多少天没有回家了。

直到萨 1 对空导弹的研究遭遇瓶颈,他才恍然惊觉,时间已悄然过去两个月。

揉了揉已经油腻不堪的头发,周天望着眼前的雷达,不禁眉头紧皱,满心苦恼。眼看着萨 1 导弹即将研制成功,却没想到在最后的雷达系统上遭遇阻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