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八三年130(1 / 2)

文字处理机与前世的电脑有很大区别,但仅仅是打字的话,已经比手写快了不知多少倍。

很多留存在记忆中的经典作品,张旭准备把它们都写出来。

首先要完成的就是谍战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风声》。

《风声》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的谍战小说,讲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情报战故事。

他记得,在前世,这部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深受观众喜爱。

现在,他要把它写出来,让这个故事在这个时代绽放光彩。

张旭的双手在键盘上飞快地舞动,随着他的敲击,一个个汉字出现在屏幕上,组成了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他完全沉浸在了创作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风声》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名叫“老鬼”的地下党员展开,讲述了他在敌占区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张旭通过紧张刺激的情节,展现了那个时代地下工作者的智慧和勇气。

随着故事的逐渐展开,张旭的创作越来越顺畅。

他把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危险的年代。

在张旭的笔下,“老鬼”的形象越来越丰满,他的机智、勇敢和坚定的信念,无不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尚品质和坚定的革命精神。

在《风声》中,张旭不仅塑造了“老鬼”这一英雄形象,还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

他们中有坚定的革命者,也有迷茫的青年,还有阴险狡诈的敌人。

这些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张旭在写作过程中,力求每一个情节都合情合理,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里,张旭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风声》的创作中。

他每天都要写几万字,汉字处理机的高效率让他能够更快地完成创作。

终于,在张旭的不懈努力下,《风声》完成了。

“终于写出来了!”

王维灵拿着《风声》初稿,高兴的说道。

“如果是考虑效益最大化,可以直接出三部曲套装书。”

虽然按照现在的稿费标准,就算是套装书,张旭并不比以前多得多少稿费。

可藉着矛盾文学奖的春风,加上之前《解密》、《暗算》的畅销,如果把《风声》直接合并到套装书里出版,出版社的利润至少要不出单行本多几倍。

“王哥,我觉得还是以读者为先,单行本和套装书一起出版,让读者自己选择。”

张旭建议道。

说破天,出版《风声》这一本书,张旭也赚不到多少钱,顶天不到一万元钱。

可要是直接出套装书,以目前读者的消费能力来看,能够消费的起的真不多。

所以张旭不想为了出版社赚钱,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张旭,你说得对,我们应该以读者为先。”王维灵点头表示赞同。

“那就这么决定了,单行本和套装书一起出版。”张旭拍板决定。

“好,我这就去安排。”王维灵立刻行动起来。

随后,青年出版社开始准备《风声》的出版工作。

一个星期不到,张旭完成了《风声》的写作。

“张旭,你的写作速度真是太惊人了。”王维灵看着打印出来的底稿,赞叹地说道。

“这还不是多亏了汉字处理机,让我能够更专注于创作。”张旭笑着说道。

“汉字处理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写作的效率。”王维灵点头表示赞同,“不过我们出版社实在买不起,一台汉字处理机就要几千块钱。”

“王哥,汉字处理机的价格确实不便宜,但它减少了许多重复枯燥的工作,这是钱买不来的。”张旭说道。

“你说的对,我看了你打印出来的底稿,心里都很想买一套汉字处理机。”王维灵感慨道,“这样吧,我回去和主编商量一下,争取买一套。”

“谢谢,王哥。”张旭笑道。

汉字处理机刚刚上市,不论张旭还是王集志,只要是华光科技公司员工,大家都在随时随地的推销。

可一个月下来,销量仍然只有两三台。

大多数人都被汉字处理机几千块的价格吓住了。

“兄弟,看来我真不是做生意的料,汉字处理机的销量很不理想。”王集志看着销售报表,忧心忡忡地说道。

“王哥,这是新产品,大家接受需要时间。”张旭安慰道。

“是啊,毕竟价格摆在这里,现在愿意花几千块钱买一台打字机的人还是少数。”王集志叹了口气。

“王哥,我们可以做一些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汉字处理机的好处。”张旭建议。

“宣传推广?怎么做?”王集志问道。

“我们可以找一找央视和央广,花点钱在电视和收音机上做做广告。”

张旭笃定的说道。

“电视上怎么可能给咱们做广告?”

产品广告在此时还属于新鲜事物,不是没有而是国内产品几乎不需要广告。

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下,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计划的产物,根本不愁销路。

哪里还需要广告来带动销路。

“王哥,现在改革开放了,市场会慢慢开放的,广告以后会成为商品销售的重要手段。”张旭解释道。

“好吧,我听你的,咱们试试。”王集志点头答应。

随后,张旭和王集志开始筹备广告宣传的事情。

他们联系了央视和央广,准备在电视和收音机上投放广告。

“汉字处理机,让写作更轻松,让工作更高效。”这是他们为汉字处理机设计的广告词。

此时,央视和央广对广告这个新型事物,抱着既敬畏又胆战心惊的心理。

毕竟此时产品几乎都没有这方面的认识。

所以,等到汉字处理机的广告在电视和收音机上播出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虽然大多数人还是觉得价格太贵,但一些企业和单位开始考虑购买。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处理机的销量逐渐增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