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盘点收获114(1 / 2)
《周刊少年JUMP》编辑部。
“小山部长,张旭能妥协吗?”
停止连载《七龙珠》仅仅一天,从一线渠道反馈回来的消息,让西村繁男心情复杂。
一天时间,销量同比降低10%。
这要是真的失去《七龙珠》,西村繁男不知道销量是否断崖式下降。
“比起小学馆和讲谈社全版权运作要求,我们的条件其实很不错,我相信他会妥协的。”
小山次郎倒是情绪稳定,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
“万一他在别的出版社发表呢?”
“没有万一西村君,《七龙珠》的版权我们必须拿到。”
小山次郎神瞬间冷了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对讲谈社和小学馆的压迫,攻下更多市场。”
讲谈社、小学馆、集英社各自的少年漫画期刊,经过多年的市场争夺。
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后来居上,在其他两家的压迫下,坐上了销量的头把交椅。
可第一名虽好,面对的却是时时刻刻被追赶的压力。
此时,小学馆的漫画杂志《少年sunday》,连载的《棒球英豪》和《TOUCH》在校园中风靡,风头一时无两。
所以,《周刊少年JUMP》才继续一款能吸引读者的作品,与其他两家抗争。
西村繁男点了点头,他明白小山次郎的意思。
《七龙珠》这样的作品对于《周刊少年JUMP》来说,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法宝。
如果能够完全掌握其版权,对于杂志的销量和未来的版权运营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那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继续施压吗?”西村繁男问道。
小山次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不,我们不需要继续施压,只连载停两期再与张旭谈谈。
到时候,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额外的激励奖励,比如提高版税比例,或者承诺在未来的版权运营中给他利益分成。
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版权全部交给我们,否则一切免谈。”
这边小山次郎和西村繁男商量怎么拿到《七龙珠》的全版权。
另一边,张旭在三叶社正在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金城麻斗,你去出版管理署,把《月刊少年JUMP》的名字变更成《周刊少年HAPPY》。”
张旭的话音方落,三叶社的员工们一片哗然。
原本只是月刊,一个月出一期。
现在张旭刚刚收购三叶社,一切还没走上轨,居然立刻改成周刊,这让他们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
周刊的出版频率是月刊的三倍,这意味着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也将成倍增加。
“社长,这是不是太急了?我们的人手和稿件储备都不足以支持周刊的出版。”
编辑部的负责人金城麻斗担忧地说道。
张旭点了点头,他理解员工们的担忧,但他有自己的计划和考量。
“我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我相信大家能做到。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评估现有的稿件,确定哪些作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潜力成为周刊的连载作品。”
“其次,我们需要立即启动新的征稿活动,吸引更多的漫画家投稿。
同时,对外发布通告,建立新生漫画家扶持计划。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多元化、高质量的漫画平台。”张旭继续说道。
“最后,通知印刷厂,加印《七龙珠》人物卡牌,从这期杂志开开始,每本杂志随机送一张卡牌。”
张旭原本是准备循序渐进,徐徐图之。
结果被集英社的《周刊少年JUMP》断了《七龙珠》连载,让他彻底火了。
决心用最短时间,成为日漫巨头,夺下《周刊少年JUMP》那把销量第一的椅子。
人物卡牌和新生漫画家扶持计划,就是他为了迅速提升《周刊少年HAPPY》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而采取的策略之一。
人物卡牌这种策略,在后世的漫画杂志市场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能够显著提升销量和读者的忠诚度。
而新生漫画家扶持计划则是张旭参照后世某点的作家全勤模式,为确保《周刊少年HAPPY》能够持续获得高质量的漫画内容采取的措施。
通过这个计划,三叶社可以发掘培养新的漫画家,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同时也为杂志注入新鲜血液。
张旭的安排让人心涣散的三叶社,重新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至于未来的《北斗神拳》之父原哲夫,张旭准备让他进入华夏文脉的漫画部。
专门进行《北斗神拳》的创作。
届时三叶社的《周刊少年HAPPY》将会同时刊登《七龙珠》和《北斗神拳》。
用这两部划时代的作品,开启《周刊少年HAPPY》的首秀。
张旭的计划里,以后华夏文脉漫画部门,专门进行经典漫画IP的生产,三叶社的《周刊少年HAPPY》负责发表。
后期他还会成立版权收购部门、动画部门和动漫周边等部门,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不过,这些是后话。
处理好三叶社的事情,张旭马不停蹄来到东京上野的一间小酒馆,他要去见一位资深操盘手。
现在随着三叶社规模扩大,以及几项激励计划的实施,需要的资金会更多。
原本《挪威的森林》等几本小说,还能作为现金奶牛,为公司提供充足的现金流。
现在多了一个三叶社,加上摊子越铺越大,资金明显有些跟不上。
后续如果再与日漫三巨头展开市场争夺战,势必需要更多的资金。
权衡之下,张旭决定把《挪威的森林》等基本小说的版权进行抵押,从银行贷了5.5亿円出来,用于投资日笨股市。
他清晰记得,1982年6月底东京证交所,日经指数从7213点开始上扬,直至最后泡沫吹破,除了间歇的短暂盘整以外,大部分时段都是直线上升。
直到1989年全年股市的收盘日,日经指数创下了38915点的最高纪录,市盈率曾高达92.28倍。
这一波赚钱的机会张旭怎么都不能放过。
不过,专业的事情还得专业人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