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山路弯弯和远山的伐木声(求订阅!)79(1 / 2)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后,张旭明显感到自己在学校里,认识的同学忽然变多。

从寝室到教学楼十几分钟的路程,经常有同学打招呼。

亏的他记忆力强悍,许多见多一面的同学都能叫出名字。

不至于在打招呼时尴尬。

“张旭,有你的信还有一封电报,我回来的时候看收发室黑板上写了你的名字,顺便帮你带回来。”

刘明文用脚踢开寝室的木门,一手端着两个饭盒,另一只手拿着十几封信,走了进来。

“谢谢。”

张旭道了声谢,忙走上前,接过一个饭盒,再拿过那些信件。

“我看落款都是报刊杂志编辑部,这是找你约稿的?”

刘明文坐到桌前,看了看张旭,开口问道。

张旭把十几封信大致翻了一下,确实都是国内期刊杂志编辑部来信。

“可能是吧,我这段时间没投稿。估计是这个编辑部来的约稿信。”

“我们学文学的,大学毕业后能成为作家算是最好的结果,多数人都只能在单位上班。”

刘明文看着张旭那一堆约稿信,眼中有一丝羡慕。

上大学以后,他陆陆续续投了不少稿子,可到现在为止,一个报纸上的豆腐块都没发表。

这着实有些打击人。

谁心里都有梦想,只不过有些人从一开始就在终点。

还是踏踏实实吃饭吧。

刘学文狠狠的舀起一勺饭菜,塞进嘴里。

“咳,咳,咳......。”

“喝点水。”

张旭正准备撕开电报看看内容,听到刘学文呛饭的声音,顺手把刘学文的水杯递了过去。

“......”

张旭撕开电报信封,从里面取出一张满是字迹的电报纸。

电报是藤山幸史从日笨发来的。

张旭离开后,藤山幸史三人按照他事先安排的工作,出版了《放学后》,首印三万册文库本,现在已经只剩2000本没卖出去。

藤山幸史拍来电报询问,第二批需要再印多少册。

张旭大概计算了一下,除开交给日笨贩卖出版社销售代理费和印刷成本,可以有六层毛利润。

即便算上人工,也比单独拿稿费来赚的多。

一个月时间《放学后》销售三万册,足以证明这本书潜力很大。

想到华夏文脉账上还有角川书店结算的几千万日元。

张旭准备这次再印十万册《放学后》,十万册《白马山庄杀人事件》。

再过一个月就是芥川奖和直木奖公布获奖名单的时候。

万一张旭中奖,就可以利用获奖后带来的名气提升加快销售进度。

就算不中,张旭相信这两本书的市场潜力也远远不止十几万册。

“张旭,最近系里准备组织一场座谈会,讨论《人生的路是否越走越窄?》,你要参加吗?”

张旭抬起头,注视着刘明文。

刘明文说的正是,最近半年爆火的潘晓讨论。

一篇刊登在《华国青年》杂志,名为潘晓的读者,写的一封《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来信。

信中潘晓讲述了自己在工作、爱情、家庭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不幸。

最后潘晓写道:

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

就像太阳发光,首先是自己生存运动的必然现象,照耀万物,不过是它派生的一种客观意义而已。

所以我想,只要每一个人都尽量去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也就成为必然了。

这大概是人的规律,也是生物进化的某种规律——是任何专横的说教都不能淹没、不能哄骗的规律!

这种以人为本的言论,在当时犹如一滚惊雷,惊醒了一个时代。

人们在读到这封信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触电”、“浑身颤栗”类似的字眼。

很快一场人生意义的谈论,由这封读者来信引发。

并一直持续很多年。

整个事件的始末,张旭做为曾经的亲历者,怎么会不清楚。

读者潘晓,实际上是华国青年杂志社的编辑,综合了两个人的经历,编造的一个读者。

本质上就是对新闻事件进行艺术加工和炒作。

但这个事件的出发点,还是为了抨击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旧思想、旧作风、旧习惯势力。

最终,潘晓原型的两位读者,一个被单位辞退,一个被大学退学。

人生从此走向另外一条道路。

“改革开放是为了生产力的解放,也可以说是人的个性的解放......。”

说到这里,张旭脑海中一下有了小说灵感。

重活一次,总不能一直这样随波逐流,赚钱成名。

正好可以借助这场风波,写一本关于改革的小说。

也算为改革开放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继续说啊!怎么一下停住了。”

刘明文见张旭说着说着一下停住,顿时心里犹如猫抓一样,急切的追问道。

“这个事件让我突然有了一个灵感,正好可以写一篇小说。”

“那你也接着说完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