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金融战54(1 / 2)

直到张旭拿着作协开局的证明,离开徐钢办公室时。

徐钢都没从懊恼的情绪中缓解过来。

真是不该问。

现在知道张旭拿到稿费标准。

再回头看自己拿的那点,真的是九牛一毛。

“不行,再这样下去会寒了大家的心,要争取提高文学作品的稿酬。

稿酬是对作品的肯定,长期的付出与得到不对等,最终出来的作品会越来越差。

那时,华国的文学就毁了。”

想到这里,徐钢站起身,走向作协老大的办公室。

几分钟后,作协老大变带着班子成员去了出版局。

随后没过几天,出版局公布了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

著作稿提高到每千字3-10元,翻译稿提高到每千字2-7元。

最关键的是恢复了印数稿酬,每印一千册,按基本稿酬的1%支付。

不过一边恢复,另一边又加了个规定,超过800元的部分要收所得税。

不过,在怎么说,作家们的收入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张旭不知道,他去开一个单位证明,直接导致国内稿酬标准的一次变动。

有了作协的证明,张旭又回到燕京大学开了一份证明。

等他把所有资料都弄好,已经过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

经过这一次办理护照的过程,张旭才发现后世的一站式服务,或者行政服务中心的模式,真的是为老百姓减少了很多麻烦。

这段时间,他填申请表都填怕了,一张表上几百个字,一个都不能错,错了就要重新填。

一家三代人都要填,所有家庭成员的联系方式都要有。

就问你怕不怕。

幸好最终还是弄好所有的材料,就等帽子叔叔的审核结果。

期间,他把王卫国和陈思旭的稿子,交给徐一平,让他组织翻译小组的人员尽快翻译成日文。

张旭计算了一下,如果以后成立出版公司,翻译人员的队伍还要继续扩大。

不过,现在国内私人企业雇工数量,最多不能超过七个。

八个人以下就叫做请帮手,八个人以上就叫雇工,八人以下不算剥削。

从此「七上八下」的界线,成为衡量标准,家庭专业户、个体经营户,雇工一律不许超过八个,否则就是「剥削」。

因为老马说过,雇工到了八个人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直到1987年才取消对雇工的限制。

这期间有人打破这个界限,甚至被关了起来。

张旭不想为了这个出风头,只能换一种方式。

此时想要突破这种限制,只有合资企业。

这是他准备在日笨注册公司的时候,就已经想好的策略。

等日笨的公司注册成功后,找机会到华国来开办合资公司,那样就可以大量雇用翻译人员和画工。

大批量出版书籍和漫画作品。

道阻且长啊!

张旭感叹一声。

《燕京无战事》全书八十万字,这段时间相当于写了四本《嫌疑人X的献身》。

血亏啊。

有这时间可以写四本东野圭吾的小说了。

不过为了养国内的名望,哪怕亏钱都得做。

孰轻孰重张旭分得清。

不过,他现在最想要的还是一台电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