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转机132(2 / 2)

“好吧,就依凤儿姑娘的……”我这样回答她。

看看四下无人,她就把嘴巴凑到我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我听了,就点了点头。

于是,这个午后,我就出现在这僻静的小路上了。

原来,按照她的说法,这一次,要跟随“少主”到某个地方去。少主觉得,此番前去,若是兴师动众、大张旗鼓的,似乎又不太得体;然而,如果只带两名随从,万一对方翻脸,只怕也不好应对。

于是,少主决定,除了两名贴身侍卫之外,再带两名“侍女”去。一般情况下,多一个还是少一个侍女,对方是不甚在意的,甚至,也是不便于多说什么的。

凤儿口中的“少主”,也就是司马昭之长子司马炎了。

此时,权倾一时的晋公司马昭,已然年过半百。

他的两个儿子,长曰司马炎,以英武聪明、胆量过人见称。次曰司马攸,那是个恭俭孝悌、性情温和之人。说得直白一点,司马昭百年之后,承继其位的,应该就是长子司马炎了!

简单地说,尽管局势尚未完全明朗,这凤儿姑娘,着眼于未来,已经在考虑如何选边站了。

当然,她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在这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时代,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也是人之常情。关键在于,你需要选对人。当然,那些持重一些的人,或许会再观望一些时候。

那么,我为什么也要参与其中呢?

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群雄逐鹿中占尽优势。而到了他的儿子曹丕,索性勒令汉献帝“禅让”。由此,三足鼎立的大幕,缓缓地拉开了。四十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蜀汉的社稷已然沦亡。而曹魏一方的实权,是操纵在权臣司马昭手中的。

只要对这种似曾相识的局势有所了解的人,难免会这样想,万一有那么一天,司马氏如法炮制,那又如何呢?

大汉亡于曹魏之手,蜀汉政权承续汉统,自然要视曹魏一方为“奸凶”了。从这个角度看,自然就不希望曹魏一方窃取神器。

诚然,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司马氏一方。

只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之下,从情感上,似乎就更偏向于司马氏了。就像,在黑暗之中前行的人,对于远处那微弱的一点星光,也是会静静地打量一番的。

仔细想来,即使是从林大哥、黎影儿北返算起,也已经是一年有余了。如果要问,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方有什么收获,又该如何回答呢?说真的,我汗颜不已,甚至有点无地自容。

顺着这个思路,我也就体会到,要说韩昭和林荣,行军打仗,也不至于就一无所知。只是,这是敌国的地盘,我方并无一兵一卒。因此,这韩林二人,只能算是光杆儿将军。蜀地已然沦陷,就算想回去招兵买马,也是犯了大忌的。甚至,尚未成事,就会人头落地。

社稷沦丧,以前一些寻常可见的作法,也变得极为艰难起来了。

统兵收复,不太现实了。

而且,这样的一条路,比较耗费时间,风险较大,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像样的效果。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出路呢?

想来想去,我们觉得,如果对方的上层,出现某种变动,那又如何呢?这样的一条路子,切实可行吗?

魏国的江山,从何而来?

答案是,曹魏篡汉。

一番梳理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并没有多少烽火硝烟。说得好听一点,那就是禅让了。

汉献帝之所以会“禅让”,其实只是因为,曹丕的实力,过于强大,汉献帝无法与之相抗衡。于是,就只能拱手相让了。

对于那些习惯于刀光剑影的人来说,似乎戏份不够,似乎简单了些。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人头落地、血流成河,未必就是什么好事情。当然,我们这样想,并不是要为曹魏洗白。我们想说的,更应该是,江山社稷的交接,除了血雨腥风,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民间那句俗话“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吧?其实,这也不是我方信口开河。如今的司马昭父子,或许,就正在做这件事情。因为了解不深,我们就用了“或许”这个词语。

对于魏国上层的权势之争,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又该如何应对呢?

当然,最简单的做法,自然就是,坐山观虎斗,袖手旁观。

不过,细想之下,事情似乎也没那么简单。

蜀汉后主的命运,操纵于谁人之手?

如果司马昭一方失势了,那又如何?

假若曹魏一方得手了,多半就会这样想,你这蜀汉后主,当初托庇于司马氏。现如今,“树倒猢狲散”,你还想安之若素?由此看来,无论如何,我方都难以置身事外?既然是这样,迫于形势,确实是要选边站了?

至于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法,一年多之前,姜伯约姜维大将军,也曾尝试过,只是……

“赵姑娘,你,你等了很久了?”只听凤儿这样说道。

扫了那即将笼罩大地的夜幕一眼,赵馨予这样回应道:“没多久,我也是刚到一会儿。”

“赵姑娘,”凤儿淡淡地说道,“照直说了吧,此事吉凶难料,你现在回头,也还来得及……”

</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