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心有不甘131(1 / 2)
要想唱歌,总得先定一下调子吧?如果主上已然自暴自弃,我们的前路,又在哪儿呢?这一刻,似乎又到了十字路口……
“馨予,还不休息吗?”只听韩昭这样问道。
赵馨予歉然一笑:“你,你先歇息吧?我,我先静一下……”
韩昭自然能够体会得到,自从后主暗示,决定不再过问此事之后,赵馨予就像是失去了主心骨,甚是怅惘、失落。这一刻,她若是真能够静下心来,说不定就可以理出一点头绪来。
这样一来,说不定对以后会有所帮助。再说,明天也没什么事情,晚一点歇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好吧,想想就好,早点歇息吧……”韩昭说着,先行休息去了。
赵馨予秀眉微蹙,暗自寻思起来:原本,我以为,对于这破案缉凶接下来的一些事情,后主会面授机宜,至少也定一下调子。却不曾想,人家早就心灰意懒,想着放下了,不想再过问此事了。
那么,他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或许,作为一个亡国之君,那种阶下囚的苦涩与无奈,他自然深知“人家屋檐下,哪能不低头”的道理。
是啊,既然魏基立已然投在夏侯衡帐下,再缉拿下去,多半就会触动到夏侯家族的根基和利益。这夏侯家族与皇族曹氏同宗,其分量,不言而喻。既然是这样,只要知晓阴平关的真相,实系戍关将领失职渎职所导致,自己可以少背一点锅,多半也会有某种心安理得,甚至是如释重负的感觉了吧?至于如何将要犯捉拿归案,他心里没个谱儿,甚至,倒是宁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此前,那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其实就是他慑于司马昭的权势,佯装糊涂、明哲保身的表现了。因此,现如今,在这件事情上,他一笑了之,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至于那师婆的事情,自己昏庸无能在前,又何必再想着去追责他人呢?
当社稷宗庙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在他的心目中,破案缉凶这种事情,也就变得不足挂齿了。
这样一来,他也就释然了?
或许,真正放不下的,倒是我自己。
试想一下,好几个月之前,受命之初,当我孤身一人,走在自洛阳返回川蜀的小路上,明知前路千辛万苦,我也不曾多皱一下眉头:有一件义不容辞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那一刻,就是那血液的流淌,也沸腾不已,也回响着慷慨激昂的声音!
看来,不怕世事有多艰难,只怕无所事事,穷极无聊。
就好比,一位弓箭手,满怀希望的拈弓搭箭,一旦他发现,那目标和靶子,却不翼而飞之时,那心中的失落与失望,该有多强烈,该是多么的不甘心啊!
是啊,会不会瞄准,射得准不准,那是我的事情。而如果连箭矢的目标都没有,又找谁说理去?
林大哥和黎家妹子不曾一同前来,倒是一时感受不到这种失望。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甚至有点羡慕他们。
事到如今,再去勉强这位蜀汉后主,已然没有多少意义了。
哦,他让我们“看着办”,倒也没有把话说得太绝。
是啊,他也有着宽容大度、善解人意的一面。
或许,这样也好吧?至少,事情做得怎么样,做到什么程度,那都是我个人的事情,我也就没必要再去看别人的脸色。
自由自在,适可而止:这种感觉,也是相当难得的。
这样说来,这破案缉凶的事情,还是值得继续去做的。
嗯,宁可伤痕累累,也不愿穷极无聊!
再说,我的身边,还有这位韩昭韩将军。
韩昭是会支持我的,毕竟,他此前的那位意中人遇袭身亡,这笔账,他还是要跟夏侯衡和庞晓霞算一下的。
而从我的角度来说,如果听凭魏基立逍遥法外,无论如何,我也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一盆冷水,劈头盖脸地浇下来,我依然不死心,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孟夫子的那一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的了。这世上的万千生民,如何才能够一代一代地繁衍生存下去,而且,还大体上做到比前代更好一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至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些无私与正义,总是会激荡于心间的。由此看来,战场上的胜负输赢,甚至都是短暂的。
当烽火硝烟渐渐散去之后,尘世间的正道、正气与正义,就显得更为弥足珍贵了。嗯,就像那佞臣黄皓,他玩弄权柄,蛊惑后主,按说,这有益于曹魏一方,既然是这样,曹魏权臣司马昭,为何还要将他凌迟处死呢?由此也不难想象,对于人心,对于正义,对于忠奸,绝大多数人心中,还是有着那么一杆秤的。
嗯,那“义无反顾”“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一类的说法,大致上也表明了相近的意思。
既然是这样,别人怎么想,别人怎么做,那都是别人的事情。我自己所认准的事情,就应该毫不迟疑地去完成。
不然的话,我就会于心不安,心有不甘,甚至会看不起自己。
有这样的一件事情,当你不是为着某个特定的个人,而是为着自己内心的正义良知,而不惜赴汤蹈火之时,不就是一种人生的骄傲与自得吗?人生短短数十载,如果连自己认定的事情都不敢去做,那就太无聊,太无趣,太无能,太可悲了。
那么,究竟是谁裹住了你前行的脚步?
其实,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