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客从何处来84(2 / 2)
她也就此凝视着我,似乎要从我的神情里看出些端倪来。
“哦,请恕小女子无知、无礼。”那女子先是一愣,接着就回应道,“请问,这‘锦官’,就是专营专管蜀锦之处吧?”
她的口音,还真像迷蒙烟雨之中的江南,柔软而甜腻。
我久居巴山蜀水,一听之下,就听出点门道来了:本地女子的口音,虽说也有轻柔的一面,然而,和眼前这位女子相比,依然显得生硬了些。
不难想象,她也有心要学一下蜀地口音,然而,毕竟乡音难改,一开口之际,那吴侬软语的韵味,就显现无遗了。
凝神片刻之后,我试着这样说道:“这位姑娘,你,你刚从外地到此吧?”
那女子眨了眨眼,迟疑片刻之后,这样回应道:“小女子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唐突、失礼之处,尚请见谅……”
“哦,远道而来,”我缓缓地说道,“失敬了,有失远迎。嗯,是这样的,当年诸葛丞相开府治蜀,就考虑到丝织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专门设此锦官,主管专营这蜀锦……”
那姑娘的眼里,放出亮丽的光芒来,只听她这样说道:“哦,总算找到了,不虚此行啊!”
她把找到“锦官”说成“不虚此行”,这背后,是否另有所指呢?而且,在大门口徘徊了这么久,她为什么不曾开口向路人相询呢?也就是说,她似乎也在期待着什么吧?
带着这些疑惑,我就此来了兴致,跟这位“不虚此行”的女子攀谈起来。
一盏茶工夫之后,我大致上了解到,这姑娘姓孙,来自那东吴的苏州一带,自幼就对苏绣颇有兴致,也曾经下过一番功夫。
两年前,她到蜀地寻亲,就想着顺带了解一下蜀锦,以期对自己的苏绣功夫,有所裨益。后来,由于跟蜀地的长亲有所嫌隙,就负气出走,就此离群索居起来。
这天下午,本来只想着要对“锦官”有所了解的,就在大门前多看了几眼,不想就遇到了我这位锦官的主管。
对于孙姑娘的这些话语,我半信半疑,还是有所保留的。
试想,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独自到蜀地寻亲,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呢?再说,此时再强调自己“离群索居”,更是让人惊疑不已:要在异国他乡隐居,没有某种背景,有谁会相信呢?
当然,这些话语,我也只是心里存疑,是不会轻易对对方说起的。
“哦,孙姑娘,”我试着这样开口道,“是否能够屈尊,就此移驾寒舍,小叙一番?”
我这样的一番话语,已经是尽可能给足了对方面子:你既然想到锦官里干活儿,自然要先熟悉一下锦官里的门道吧。而这一刻,锦官掌管就在你面前,而且还是盛情相邀。锦官里的那些普通织工,要想“移驾寒舍”,多半只能是在梦里了。
“赵姑娘,”那孙姑娘轻声说道,“民女尚有俗务,改天吧?”
听得出来,她尽管语气轻柔,然而,这已经是委婉地拒绝了。
尽管我已然是饱经风霜,这一刻,我的心头,依然是震颤不已:这孙姑娘啊,你尽管语气轻柔委婉,然而,那样的话语,已经是说得再清楚不过的了。你忙你的,我自有事,恕不奉陪!
敢于说出这种话语来的人,自然是大有底气的。只是,她的这种底气,究竟是从何而来呢?别人打灯笼都难找的好机会,在轻描淡写之间,她就付诸脑后了……
如此“不识抬举”之人,实属罕见。
暗暗地吸了一口气之后,我总算抑制住了心头的愠怒。
思忖片刻之后,我这样说道:“既然孙姑娘另有要事,本座也就不再勉强了。哦,这样吧,孙姑娘有心的话,明天上午,尚请再次驾临此地……”
说着,指了指锦官大门口。
那孙姑娘点了点头,回应道:“赵姑娘既有此意,小女子自当遵命,届时可要叨扰了……”
“孙姑娘,不必客气……”我的语气,也变得有点支吾起来。
“既然商议已决,小女子先行告退……”那孙姑娘说着,抱拳致谢之后,飘然而去。
望着那柳絮般飘飞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这位孙姑娘,可是不卑不亢,气度不凡啊!
且不说她敢于婉拒我的盛情相邀,就是她的言谈举止,也是迥然有别于普通的村野女子的。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她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从表面上看,她此行的目的,在于学习、借鉴蜀锦的长处,以期对苏绣能够有所裨益。
只是,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可以说出口的原因。
而更深一层的来意,就有点云里雾里、难以捉摸的了。
哦,将近两年之前,大山深宵,对于那“晓霞”姑娘和“夏侯大哥”,我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按照魏基立魏少将军的说法,那两人多半就是曹魏一方的细作了。这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位孙姑娘,会不会与之相类似,就是那东吴派来的卧底呢?
这种可能性,应该也是存在的吧?吴主姓孙,这姑娘也姓孙,虽说天底之下,姓孙的人多的是,只是,孙姑娘脸上的那种自带优越的高贵气度,无论如何,都是伪装不了,都是掩饰不住的。
撇开这些悬疑不论,这位孙姑娘,倒是独具风采,让人过目不忘的啊!甚至,也不妨这样说,此前的日子里,就在这锦官里,我手下的那些姑娘妇人,大多是凡俗之辈,时间久了,就有点厌倦了。
如此一来,心如死水之际,这位孙姑娘翩然而至,倒是让我心中的那片湖水,霎时变得涟漪阵阵起来。
不管怎么说,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位远道而来的还蒙着一层轻纱的孙姑娘,就会不时出现在我的眼皮底下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