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少靖从不说虚话134(2 / 2)
“臣遵旨!”</p>
………</p>
卢象升得知建奴入关,老卢的孝也不用守了,急忙从老家宜兴赶到临清,接收到郭少靖资助的武器,大喜!</p>
听说郭贤侄在墙子岭杀敌三万,惊得怔了半响。再看了孙阁老的来信,又招来几个民团少年问明了战斗经过,决定要仿照郭贤侄的战法,以守为主。</p>
自己身后有数十万百姓还在撤往太行山途中,若自己冒失战败,百姓必遭建奴毒手。</p>
毕竟天雄军从未与建奴作战过,对于建奴的凶名自然知道。大明多少支强军失于建奴之手,孙阁老信中反复提及,叮嘱不可与之浪战。</p>
熟知建奴作战的孙阁老这般谨慎,当年孙阁老手中的关宁铁骑实力还很强大,尚且败于建奴之手,更别说自己这支天雄军训练与装备远不及关宁军。</p>
可不能小看天下英雄,之前有谁能想到郭贤侄领着一支民团竟能杀敌几万。</p>
那些民团自己也见过,都是些未及弱冠,各地逃难至京城的少年人,满打满算训练不到两年。</p>
而郭贤侄自己也不过刚刚年过二十,就是这么一伙少年,竟然创下大明近二十年最大胜利。</p>
听说高阳城还在城墙上搭建木屋,卢象升自然想到这是个好主意。立即行动,集中人手在临清、大名、彰德几座大城实施。</p>
历史上崇祯十一年,朝廷极度缺钱少粮,武备糜烂,各路勤王军停留观望驻足不进,崇祯心中议和与交战之心摇摆不定。</p>
正守孝的卢象升也被崇祯夺情起复,从老家宜兴赶至京城商议军情,与杨嗣昌等兵部之人就主战与主和起了矛盾,让杨嗣昌等人怀恨在心,为日后的悲剧埋下祸根。</p>
主战派卢象升率领天雄军与岳托的右路军从密云至涿州一路缠斗,各有胜负。</p>
心中有气的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大同边境有北虏叩关为由,调走王朴与杨国柱这两支边军。</p>
而大明最强部队关宁军在监军太监高起潜的带领下却一仗不打,只是远远观望。</p>
沿途州县亦拒绝拨予天雄军粮草。</p>
至此卢象升已经明白朝中主和派要逼死自己这个主战派。</p>
粮草断绝,外无援军如此恶劣环境下,还想战胜建奴根本不可能,若是战败,便与袁崇焕一样西市问斩。</p>
天雄军只得向自己的老家大名府退却,却被数倍于己的建奴包围于巨鹿县贾庄蒿水桥。</p>
而高起潜率领关宁却在五十里外的鸡泽县观望,一兵一粮不助。</p>
卢象升高傲的性格自然不会逃跑,免得被朝中那些软弱主和派嘲笑。</p>
安排了山西总兵虎大威与宣府总兵杨国柱突围逃走,免得因为自己与兵部的矛盾而白白陪葬。</p>
随后率领标下兵将与残部向建奴发起死亡冲锋,只求死在冲锋路上,直至死完最后一个人。</p>
清军歼灭天雄军挥师南下又一战将关宁军击溃,自从袁崇焕担任辽东总督之后,关宁军彻底演变成一支唯利是图的军阀,一切以利益为上。</p>
他们可能就是存心想弄死大明关内唯一一支敢与鞑子一战的天雄军。</p>
好让他们关宁军成为朝廷唯一依仗,从此要钱要粮予取予就任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