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安乐公纳妾(1 / 2)
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府前血案,完全改变了刘羡的童年。他从未见过类似的场景,也无法想象类似的场景,故而此后的一连几夜,他在做噩梦,梦中不断地撞见鲜血、泥水、尸体,还有白霜般的刀光。
刀光中自己仿佛在与人搏斗,但搏斗是没有尽头的,一个对手倒下了,就会有一个新的人接替,迫使他永不停歇的战斗。直到某一刻他变得疲倦,而后被一刀封喉,他就会在床榻上惊醒,惊魂未定地抚摸着自己的喉咙。
慢慢冷静下来后,刘羡眼前就会浮现王富的孤僻的身影,以及他幽灵般没有色彩的面容。
他到底是谁?他来自何处?他因何而死亡?他又和“我”有何关联?
一些本不应该由孩子思考这种哲学般的问题,如今却死死纠缠着刘羡,让他感到畏惧和困惑,更迫使他去追问谜底。
但很可惜的是,当刘羡向父亲追问答案时,看到的却是一张极为阴郁的面孔。
“忘了他。”父亲这么简洁而明了地完成了回答。
可刘羡看得出来,全府上下都看得出来,安乐公虽然口中这么说着,自己却无法做到。
在刘羡此时的记忆里,父亲刘恂是个非常难以亲近的人。
这并非说他平日不苟言笑,是一个严父。实际上恰恰相反,平日的刘恂是个极好说话的人,家中奴仆休沐请假,或是纳粮时缺斤少两,安乐公从来都是放人一马,无心追问,逢年过节给下人配送粮米,安乐公向来也是非常大方的。
但这仅仅是表象,刘羡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父亲豁达的伪装下,其实是对一切的漠不关心。
有一次刘瑶从宫中回来,和刘羡说洛阳最近的奇闻轶事。其中说到一则流言,说是有人吃了五石散后突发癔病,失手杀人,甚至还剖开了一名孕妇的肚子。其场面之残酷,不禁令人唏嘘。
结果刘恂在一旁说:“只是这样而已吗?”
“就这样而已。”
“无聊。”
安乐公当时的语气非常平淡,就像是在说,话题本身很无聊,同时讲述这件事的刘瑶也很无聊,说罢他就信步离开了。
这只是一次寻常的谈话,但刘羡听到这两个字后,差点因其中寒冷阴沉的情感而窒息。
这也不仅仅是针对旁人的冷漠,其实哪怕是对身边的家人,刘恂也同样如此。
还记得此前刘羡爬树后失踪了半日,阖府上下急得团团转。张希妙让他去请洛阳令帮忙搜查,刘恂却无动于衷,他反过来嫌妻子大惊小怪,阴阳怪气地说道:
“这才半天不见,就要找洛阳令,要是一天不见,我是不是要去求天子?”
这话是后来张希妙告诉刘羡的,刘羡起初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安乐公的了解逐渐加深,他才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爱体现在点点滴滴,而不是只会在撕心裂肺的生死时刻。如果连日常都不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恐怕以后也不会产生这种情感。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恂确实不算一个好父亲。但童年的刘羡也无法想象,淡漠的父亲到底真正在意什么,会为何事而神魂颠倒。
可就是这一次,这场突如其来的府前血案,确确实实打破了刘恂的漠然。
接下来的好几日里,刘恂常常独自在湖边徘徊,或者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声不吭,偶尔出来用膳,脸上僵硬的神情也令旁人觉得揪心。安乐公的冷漠此时反变成了表象,如同一堵坚实的障壁横隔在与所有人之间,谁也不知道,此刻他的心房下,究竟泛起怎样的波澜,又将促使他干出什么事情。
终于,他爆发了。
这天上午,来福的女儿阿越第一次前来探亲。阿越是一个刚刚及䈂的少女,虽然出身农家,却不妨碍她肤色白皙,细脸、身材娇小而面容姣美。而当她抱着自己缝制的衣物来探望父亲时,正好撞上院里的桂花开了,花香熏人,而她在树下亭亭玉立,正好比玉山之雪。周围的人都不禁感叹说:明明是穷苦人家,却能能养出这样的女儿,她父亲定然是爱若珍宝了。
不料来福拉着阿越到后院叙旧时,正好撞见了从书房出来的刘恂。来福向刘恂行礼的时候,刘恂忽然问道:
“来福,这是你女儿?”
“是,大人,这是我二女儿阿越。”
“今年多大了?”
来福颇为自豪地看了阿越一眼,对刘恂佝偻着腰笑道:“大人,她刚满十五,今年就该找夫家了。”
这本是主仆其乐融融的场面,谁知刘恂毫无征兆地说道:
“来福,你女儿既然要嫁人,这么标致的姑娘,何不嫁给我做妾?”
这话语丝毫不讲礼节与体面,令来福父女都吃了一惊。来福慌乱地抬头去打量主公,发现安乐公正直愣愣地看着自己,红浊的眼睛内散发着异常的光芒,仿佛一只要择人而噬的凶兽。
按理来说,能够把女儿嫁给主人,这是仆奴的荣誉与恩典。但联想到前段时间刘恂的异常,可知主人此时绝非善意。
令女儿成为纯粹的玩物和泄愤的器具,这哪怕是奴仆也绝不愿见到的。但仆人又该如何拒绝主人呢?来福不知道,他只奢望拖上一拖,等主人冷静下来再看看。
于是他佯作喜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