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杂交水稻248(2 / 2)

至于为何仅种植一年第一代杂交水稻,原因正如他之前所言,未来将有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品种问世。

而这个品种出现的时间点就在明年,即 1982年。

由中科院院士谢老精心培育出的可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品种“汕优 63”开始问世。

此品种的杂交水稻具有诸多优点,其中就有,平均亩产量接近 600公斤,产量稳定且抗稻瘟病能力极强等。

到了1986年,“汕优 63”更是成为全国最大面积的杂交稻品种。

陆村也正是在1986年开始从传统的普通水稻转种“汕优 63”杂交水稻。

此后,随着越来越多高产的杂交水稻相继被培育成功,到了后世,在常规种植条件下,每亩的产量已经能达到800公斤了。

相比于普通水稻的产量,它整整提高了一倍有余。

林正阳并不是想要靠种杂交水稻来赚钱什么的,而是认为可以通过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来提高陆村的粮食产量。

他自认为,既然自己掌握了未来的进程,自己做他们县第一个吃杂交水稻这个“螃蟹”的人。

而他只要今年种了杂交水稻,那足足高出普通水稻产量许多的杂交水稻产量肯定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到时候也不需要大肆宣传,那些有点头脑的村民肯定会知道杂交水稻的好,由此杂交水稻就会一点一点的扩散开来!

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陆村就会比鸣山县其他村子更早种上杂交水稻,粮食产量也会更多。

虽然说粮食产量提高不能发财致富,但起码收入比以往高,算起小小的这个提升吧!

这也是林正阳帮助陆村变好的一个尝试,而且还不会引起麻烦。

如果这样做的效果不错,林正阳打算往后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帮助陆村。

林正阳还知道一些目前刚刚培育出来,或者即将研究高产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到时候通过自己来“试验”,引导村民们加入进来,一起做“吃螃蟹”的人。

……

当林国进听到小儿子提到杂交水稻高产的理由后,他沉默了下来,眼神变得深邃,开始在思考着。

他默默地凝视着远方,脑海中不断闪过各种念头和画面。

他心里想到的是,如果照着小儿子说的种杂交水稻,今年的收成提高了,对于他们家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无非是稻谷多了一些。

但是,如果要以林国进作为一个村子,一个生产大队的支书,他太知道粮食高产能给一个村子带来什么了。

虽然现在的陆村有已经两个能赚到钱的产业,但是万一这产业哪天就不行了呢?

这高产的杂交水稻真的种了,即使将来村里办得产业不行,有这个高产的水稻兜底,也不会让村民们没有得吃。

此外,经过过去一年多时间的观察,林国进发现小儿子每次提出的观点和建议都非常有价值,最终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因此,尽管他对改种杂交水稻存在一定程度的疑虑,但内心还是开始逐渐倾向于支持这个决定。

林正阳这边看到阿爸还在沉默思考着,以为自己的理由没有说服他,心里不禁一沉。

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认真地想了想,决定再努力一把。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对阿爸说:“阿爸,要不这样吧,咱们家今年先试着先种一亩杂交水稻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好的话,明年可以再多种一些。”

一旁的林正民也附和道:“是啊,阿爸,只种一亩的话,如果效果不理想,我们的损失也不会太大。”

然而,就在他们等待阿爸回应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林国进突然开口了。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种吧,不用只种一亩,全部种完。我想亲眼看看这杂交水稻的真实产量到底有多少!”

林正阳和林正民兄弟俩瞪大了眼睛,完全没想到阿爸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们原本已经做好了让步的准备,但现在看来,事情似乎比他们想象得还要顺利。

“反正你们兄弟俩有钱,到时候收成不好,大不了就花你们的钱去买米吃。”林国进接着说道,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林正阳和林正民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惊喜和兴奋。

“真的吗?家里所有的田都要改种杂交水稻?”林正阳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再次向阿爸确认道。

“没错,全部改种杂交水稻。”林国进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嗯,阿爸同意了,不过我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最好能在早稻上看到对比,只有比普通水稻产量高50公斤以上,才能在之后的晚稻继续种。”

“并且如果全年收成不能比普通水稻多两成,往后就不要提种杂交水稻了!”林国进一脸严肃的说道。

对于这个条件,林正阳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因为他明白杂交水稻的实力!

“行,没问题,我同意。”

就这样,林国进和他两个儿子商量完成家里农活的事了。

事情谈好后,父子三人就没有必要在院子里吹冷风了,各自去忙自己的事了。

……

既然阿爸同意兄弟俩对农活的安排,第二天他们兄弟就开始行动了。

林正阳在下午饭馆打烊关门后,坐了砖瓦厂的顺风手扶拖拉机上了县城。

因为他要去农机站把租借的翻耕机开回来。

翻耕机其实就是手扶式拖拉机没有装车斗的样子,前面两个轮子来驱动,手扶的驾驶位置下安装了旋耕机,体型要比手扶拖拉机小一码。

当它安装后轮后,就会抬升起旋耕机,离开地面,这样就能在路上行驶了。

而租借的插秧机暂时还放在农机站,要等到他们开始插秧的时候才会去拿。

林正阳坐在顺风拖拉机的驾驶座边上,悠闲地欣赏着道路两旁的风景。

就在他即将进入县城的时候,目光突然瞄见到路边悬挂的广告横幅上。

这些横幅上清晰地印着他们砖瓦厂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突然出现的陆村砖瓦厂横幅,让林正阳感到很惊讶,而且还不是一幅,而是有好几幅。

原本计划将这些横幅挂在外县以吸引更多客户,但为何现在连本县也挂了呢?

这个问题让林正阳心生疑惑,于是他向拖拉机的司机询问情况。

司机笑着解释道:“这次的横幅做得有点多了,外县挂完了,没地方可挂了,所以就把剩下的挂在这里了。”

听完司机的回答,林正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接着,他好奇地问道:“那咱们砖瓦厂这两天有没有接到外县的订单啊?”

司机兴奋地回答:“当然有啦!而且还不少呢!”

听到这个好消息,林正阳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砖瓦厂的外县生意正在逐渐步入正轨。

除了林正阳去农机站,老大林正民也在县城摆摊结束后,去了县里农科站,把打算买秧苗的决定告诉他们。

他付了买秧苗的钱后,决定把秧苗放在农科站让他们先育着,等到要可以插秧了再去拿。

农科站乐于有农户选择种杂交水稻,这样他们就能完成上面给的推广任务了,所以同意了林正民的要求,还不收取额外的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