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这简直就是唯心主义呀!215(1 / 2)
第215章 这简直就是唯心主义呀!
电磁力、引力关联验证实验,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寻找引力的明确性。
什么是明确信号呢?
简而言之,发现不同寻常的现象,同时认定现象是由引力造成的。
现在所发现的现象是环状管道内上层离子密度异常,也就是说,管道内的锂离子可能是受到了某种单向力的影响。
单向力,可能是风力,可能是某种推动力,或者是单侧电磁力,等等。
这种现象可能性很多,但考虑到真空管道、单向受力以及外在磁场持续稳定,绝大部分可能性就被排除了。
张硕快步走进了数据室,第一时间查看了分析后的数据。
薛柏坤非常兴奋的解释起来,“我们发现上层离子的密度,甚至比下层还要多一些,多出的数值是0.531%。”
“之前做的设备测试,再加上计算,常规范围应该在2:5。”
“现在最低也是1:1。”
“实验开始十秒后,检测到锂离子活跃度的降低的,管道内部磁场强度也有所降低。”
“异常出现的时间,具体是在8.3到13.1秒,持续了4.8秒……”
“……”
薛柏坤激动的说完了主要数据。
等他全部说完以后,姚启明就迫不及待的做出了总结,“管道内磁场还有所降低,里面是真空环境,锂离子活跃度降低,但并没有出现温度异常,也就表示没有其他热量反应。”
“所以其他可能都可以排除,那么就一定是引力……”
张硕用力的点了点头。
其他人都已经开始庆祝了,“一定是引力!一定是引力!”
“我们制造出了引力?不可思议了吧。”
“这就是事实啊!”
“我真不敢相信,这一定是在做梦,但却是真实发生的……”
所有人都很激动。
虽然结果暂时只是推断性的,但他们的目标就是发现产生引力的明确信号,而现在发现的可能性最低也超过了95%。
很多人甚至已经百分之百肯定就是引力。
这可是人为制造出引力!
如果成果发表出去一定会震撼世界,同时也会让国际物理界产生剧烈的震动,物理界对于引力的理解都会被颠覆。
同时,很多人看向张硕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实际上,即便是实验开始前也没有几个人对研究有信心,张硕说他们的目标是制造引力,但是想想就感觉不可能。
引力,怎么能人为制造呢?
更不用说,只是第一次做类似于测试的实验,所有人都认为不会有什么发现。
现在则是感觉很震撼。
张硕也非常的兴奋和激动,他完成了前世的梦想--验证源点论,现在的明确信号就证明了电磁力和引力之间存在关联。
基础力的关联,是支撑源点论的核心。
他甚至激动的眼眶通红,一直死死盯着数据,好半天才冷静下来,马上交代起了工作,“把所有数据保存下来,不能有一丝遗漏。”
“打一份数据总结报告出来,主要实验数据暂时保密封存,实验结果暂时不要透露出去。”
“各部分梳理一下实验流程,每一部分都要梳理的更细致,还要对设备进行逐一测定,看是否有其他数据遗留。”
在连续交代了一系列的工作以后,张硕则是返回了办公室,开始写起了给科技工业局的报告。
科技处也要提交一份报告,但提交的只是实验结果,不会有具体的数据。
科技工业局,就要提交详细的报告了。
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张硕仔细梳理了一下实验,也对于电磁力、引力共通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实际上,实验可以这样去理解。
电磁力和引力以中介离子为纽带,完成了单向的转化快,同时,也出现了能量损耗。
能量损耗,也就是管道内锂离子的活跃性降低。
电磁力的损耗,则表现为管道内的磁场强度的降低。
这次实验不只是找到了产生引力的明确信号,同时也对于基础计算数据研究是一个补充。
实验基础是研究电磁力、引力关联数学模型求出的一组近似解,而放在实验中得到明确数据以后,近似解则变得‘更接近精确解’,因为他们以实验的方式直接进行了结果验证。
现在得出更近似的结果也符合理论研究分析出的参数规律。
“引力持续时间只有不到五秒钟,是因为锂离子的活跃性降低出了实验需求数值。”
“想让制造的引力持续,就必须要在环状管道内,给锂离子进行持续加热,又或者改变环状结果,让离子速度持续增加,一直保持整体活跃性的稳定。”
“问题是,其产生的引力作用是场力,还是只对锂离子有效?”
这就要进行针对性设计的实验,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
高能所,物理中心。
吴建宁、高洪利、于飞等人齐聚一堂,认真听着台上院士的报告。
院士,就是谭志明。
在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项目失败以后,谭志明着实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偶尔来物理中心打个卡,和其他人说笑个几声,不关心物理中心的研究,也不再参与高能所的事务。
物理中心的人都觉得,谭志明是不打算继续投入工作中,就只是挂个职准备退休了。
这种做法也是能理解的,毕竟cp组工作证明失败,组织个算法项目也是虎头蛇尾,也根本没办法再参与其他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