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辽东一只虎15(1 / 2)
这天晚上月亮非常的亮,李冰光着脚盘腿坐在奔驰e240的尾箱盖上,望着正在河边钓鱼的姜成的背影,脑子里却全都是小时候,父母带她在太子河玩的映像。太子河,本溪的母亲河,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有一些关于自己和太子河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多的是满满的童年快乐,而正是这些快乐,此时在李冰心里无比沉重。不知道过了多久,李冰看到帐篷边挂着的营灯周围全都是飞虫,她想起下午的时候在尾箱里看到过花露水,于是从尾箱上下来翻出花露水走到姜成身边,拿着花露水瓶子像舞剑一样挥舞起来。
见状姜成无奈的笑了笑道:“丫头丫头,我的好丫头啊!都白瞎了都白瞎了,你这么洒没用的。”,说着拿过花露水在李冰和自己身上洒了一些,又在帐篷里里外外的洒了些,之后回到钓箱边又洒了些花露水方才又坐下钓鱼。“你困了的话就帐篷里睡觉去,不用管我,我要是没收住手真钓一宿,明天还得指望你开车呢。”,姜成头也没回的说。“那行,大成哥,要不我给你讲个笑话提提神吧。”,姜成转回身认真的看着李冰没说话。
“我小时候,太子河里原本有一群快乐的小蝌蚪,可是有一天早上,小蝌蚪起床后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见了,于是小蝌蚪们便出门去找爸爸妈妈。小蝌蚪们出了门先是看到了乌龟爷爷,小蝌蚪们七嘴八舌的问:“乌龟爷爷,乌龟爷爷,您知道我们的爸爸妈妈去哪了吗?”,乌龟爷爷想了想摇头说:“爷爷不知道呀,但我如果看到他们,我会告诉他们,他们的孩子们在找他们。”;于是小蝌蚪又往前游,又看到了河蚌阿姨,于是他们就又七嘴八舌的问河蚌阿姨:“河蚌阿姨,河蚌阿姨,你看到我们的爸爸妈妈了吗?你知道他们在哪吗?我们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河蚌阿姨想了想回答说:“我没见过你们的爸爸妈妈,不过如果我看到他们,我会告诉他们,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在找他们,让他们快回家。”于是小蝌蚪们告别了河蚌阿姨又往前游;他们这次游啊游,游了好远看到了鲤鱼叔叔,于是他们又七嘴八舌的叫问鲤鱼叔叔说:“鲤鱼叔叔,鲤鱼叔叔,你见到我们的爸爸妈妈了吗?”,于是鲤鱼叔叔想了想,他慢慢的游近了小蝌蚪,吸溜、吸溜、吸溜……从此小蝌蚪的爸爸妈妈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小蝌蚪们了。”
笑话讲完,李冰静静的看着姜成,过了一会儿,姜成才哈哈大笑起来,甚至笑的前仰后合,李冰也跟着笑了起来,李冰笑的是——一个大人逗孩子的笑话居然能让姜成笑成这样。可两人笑着笑着,李冰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很大声的那种失声痛哭。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之所以和我们在小学时课本上读到的不一样,没错这是李国清的幼教名着《小蝌蚪找妈妈》。此时的姜成慌了手脚,他站起来的时候甚至碰翻了钓箱和鱼饵,他慌张的快步走到李冰身边却发现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安慰李冰,或是为李冰做点什么,他就呆愣愣的像稻草人一样杵在李冰面前。令他无论如何都臆想不到的,李冰竟然张开双臂环住他的腰钻进了他怀里,随后将头埋在了他的左边肩膀上,可李冰声嘶力竭的哭声丝毫没有变化,于是他木讷的抱住李冰,一只手扶在李冰背后,另一只手抚着李冰的头:“没事儿丫头,不哭不哭,哥在,有哥呢!”。
就这样靠在姜成的怀里,枕着他的肩膀,李冰哭了好久,她也是好久好久没有这样痛痛快快的哭过了。看她渐渐停下来不哭了,姜成知道她是哭累了,便扶着她往帐篷走,将李冰扶到帐篷里,姜成盘腿一屁股坐到了帐篷门外地上。过了一会儿,听见帐篷内的李冰叫他:“大成哥,你进来。”,于是姜成双手撑地抬了抬身子,屁股便坐到了帐篷内,腿还屈伸在帐篷外。在姜成收起双手向外拍了拍手上刚粘的沙土的时候,又听到身后传来李冰的声音:“大成哥,你转过来,把腿也拿进来。”,于是姜成一侧身将腿也挪到了帐篷里,侧身对着帐篷门,扭过头借着月光他看到李冰的眼睛已经红肿了起来,很是心疼的说:“你累了就快睡吧,哥在呢,哥一直陪着你,没事儿你睡吧,睡吧。”。李冰挪过身子,侧身将头枕在了姜成的腿上,又拉过姜成的右手盖到了自己的胳膊上,然后闭上了眼睛,姜成用左手很费力的才拿到李冰身后的浴巾,将浴巾盖在了李冰的身上。
帐篷门没有拉上,柔和明亮的月光毫无阻碍的照在李冰的脸上,在李冰美丽脸庞的映衬下,照进帐篷里的月光美极了。于是姜成就低下头面带笑意,深情的看着李冰熟睡的脸,直到时间接近凌晨五点,姜成充满深情的目光才因为李冰的缓缓醒来被打断。
身边的这座小城也苏醒了起来,越来越充盈的阳光驱散了薄雾。说来这座小小山城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本溪属燕国辽东郡,为高夷部族辖地。新中国成立,本溪在建国初期是中国十大直辖市之一,直到1954年6月才划归辽宁省管辖。而其得名则是来自世界最小的湖泊,湖面大约15平方米的一泊洞中湖——本溪湖,其位于本溪市北部大堡卧云山崖下。同治八年也就是公元1870年,辽东处士高升尧书写“辽东本溪湖”五字凿于洞口上方。本溪湖药王庙碑文佐证,清雍正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734年之前,“本溪湖”称“杯犀湖”。清代诗人齐春烺曾为本溪湖作诗:
瑶草琪花小洞天,藤萝百丈石如船。
耳根寂后犹闻磬,目力穷时始辨烟。
振袖恐随山影落,登高方识地形圆。
摩挲断碣寻残篆,为访前朝创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