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格物致知人人可学58(2 / 2)
这种犯忌讳的研究,不是一般人敢触碰的。
张居正终于忍住不住,向朱翊钧问道:“关于异象,臣之前曾遇到过一次,不知陛下能否解惑?”
“先生请说。”
“臣在嘉靖时,曾在雨天遇到过一团流火漂浮在空中,如同大球颜色泛绿,其后有些许小火点紧紧跟随,慢腾腾的进入臣家宅中,坠落水缸里,消失不见。
此事臣家中有数人看见,觉得惊异。臣曾就此事询问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的来由……”
朱翊钧沉默片刻,这不就是球形闪电!
可惜张居正的这个疑惑,在后世都没有完善的理论解释。
朱翊钧没有答案,但是他给出了寻找答案的办法。
“朕听说过,此物在民间俗称滚地雷,朕觉得,也可以叫做球形闪电。目前史册记载不多,暂时还格不出其中的道理。先生不妨让人将相关的记录都搜集起来,逐步研究,终有成功解读的那天。”
……
“陛下才多大年纪,就敢谈论天上的星宿?”
“我看你小子想吃警备司的牢饭了!陛下是老天爷的儿子,比那些星官还要高上一等,说两句怎么了?”
“上个月荷花案,朝中谁都没发现冤情,偏偏陛下看出来了,可见当今这位的圣明!”
这一次的朝会,涉及对天上的星星的预测,内容十分劲爆,很快就传遍京城。从勋贵到底层百姓,每个人都意见不一。有人质疑有人相信,京师内外,互相争论不休。
“都别吵了,每天晚上盯着点天上那颗星星,等过几个月,就知道陛下说的对不对了。”
好事者们开始夜观天象,研究星空。
因为禁令的缘故,懂得相关知识的很少。
钦天监的门槛都快被人踏烂了,每一个钦天监出身的大小官吏,都收到了无数请帖,请教观天学问。
此时还没有望远镜,只能在晚上用肉眼观测。但是已经出现了浑仪,可以借此确定星星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
不管有用没用,犯不犯忌讳,都有人花费重金买下。一时间洛阳纸贵,让制造仪器的匠人们心里乐开花。
违背禁令者甚众,哪怕都察院的御史,也管不过来。
朱翊钧乐见其成,对此不闻不问,他甚至打算等明年二三月份,自己的预测成功后,将这一禁令彻底取消。
大洋航海需要天文知识,指导航向。
如果这方面积累不足,没办法和欧洲的船队在大海上争锋。
天文观测是枯燥的,尤其是这颗超新星,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出什么变化。许多人凑热闹看了几天,就不耐烦的放弃,等待几个月后的结果。
天气越来越冷,哪怕一开始还在坚持观测的,也在天降大雪后,逐渐放弃。
朝堂上小皇帝和群臣都很有默契的不再谈及此事,也让这件事情的热度,逐渐降了下来。
对于京师的一些老百姓来说,客星的预测,要几个月后才能出结果。但是现在京中就有一起大事,将会改变他们的命运!
荷花案之后,朱翊钧就下达过令,要将北京全城清理一番,将内城进行旧城改造拆迁。
经过一个多月的商讨、争斗、拖延,六部终于定下了大致规划,决定好了扩建方略。
正阳门以北,大明门两侧,就是诸多署衙的所在地,地理位置最为重要,乃是大明的中枢。
其中太常寺,会同南馆、上林苑监等部门,相对没那么重要,全部搬走。为户部、吏部等重要部门,腾出空地,原址扩建。
限于财政,说是原址扩建,其实只是换个招牌,还使用原来的屋子院子。
鸿胪寺、钦天监等部门被迫搬走,觉得不受重视,很是不满。
而兵部、工部使用别人的二手房,心里同样别扭。
只有三法司的官吏最为开心。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三家机构,从迁都北京起,就远离中枢,独在宣武门西侧的阜财坊里办公。因此,偶有京官用这件事情嘲笑三法司。
这下好了,又有一批京官,同病相怜,能嘲笑他们人,顿时少了一大半。
大略规划好,具体谁负责执行?
为此,朝中再度争论起来。
直到朱翊钧点了一个名字——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