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天命不足畏56(2 / 2)
殿前值守的锦衣卫走了过来,摘下他头顶的乌纱帽,像一条死狗一般,将他拖拽出去。
过了好一阵,张居正才出列,继续朝议。
“陛下息怒,天象有变,胡御史固然有错,然而上天的变化不可轻视。”
“过去都是怎么应对的?”
礼部早已查过了旧例,趁着这个机会报告道:“臣援引嘉靖四十二年‘火星迭行’之例,百官青衣角带办事五日。”
“都是些修省虚文,”朱翊钧驳斥道,“诸臣工当尽心修举职业,做好本职工作,不要搞什么花架子。换身衣服就能起作用,还要五府六部做什么?权当无事发生,等朕内廷的防火队全面培训好了,再把这个举措推广到京师,在警备司成立一个防火局,保障京师防火灭火的工作。”
随后,朱翊钧就要散朝离开。
“陛下,人事要尽,天命也不能忽略啊。”
“老臣冒死直谏,哪怕陛下夺了老臣的官身,也要请陛下重视天象。或许不是陛下之错,而是上天警示,应在了其他的地方,请陛下明察,找到上天应示的地方……”
朱翊钧十分惊讶,没想到胡涍被重罚过后,依然有这么多臣子揪着不放,着眼于天象。
而且就连张居正、吕调阳,各部尚书侍郎等重臣,都是这个态度。
朱翊钧沉吟:“胡涍将天变归咎于朕,你们也这么在意天变……”
张居正解释道:“天人相感,阴阳相和,上天运行自有规律,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变化。”
他福至心灵,终于想明白了,之前自己的思维钻了牛角尖,没反应过来。
后世普通人发现天上星星变化,不会大惊小怪,只有天文学家们高兴的水论文。
而在此这个时代,夜空中的神秘现象,一向被视为是影响世界的凶兆,容易造成国民混乱。这种封建迷信要打破,要让人学会对自然事物的洞察,而不是恐惧!
自己控制不了天上的星星,可不能让这种随机事件,降低国家的稳定度。
天人感应这一套已经落伍了,晚明的自然灾害将会越来频繁,继续和上天捆绑,反而会有损君王威信。
洪水、地震、风暴、彗星、流星……
总不能在这些自然灾害发生后,让自己背锅吧?
想明白这一点,朱翊钧决定破除这一层封建迷信!
“天命不足畏!王安石曾说过,天地与人,了不相关。薄食、震揺,皆有常数,不足畏忌。”
听到朱翊钧这句话,朝堂众臣立时哗然。
上一次,朱翊钧提及王安石,还只是单独对张居正说的,不算全面公开。虽然后来相关言论传了出来,群臣仍然可以理解为,小皇帝年纪尚幼,不了解政治和历史,童言无忌。
可是新皇即位都已经几个月了,这一次当众说出来,可以被视为一种政治表态!
“陛下,王安石狂悖无知,其言论不足采信,还望陛下收回前言。”
“《尚书》中提到‘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孔圣人也说过,‘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
此乃上古圣贤之言。此次天象,不是陛下的过错,但不可不察,视若无睹啊。”
一时间,反对声此起彼伏。
哪怕胡涍刚刚被罢官,也不能阻拦他们在这个时候,直抒胸臆!
朱翊钧这次没有生气,他知道群臣这次并非有意与自己为难。而是天人感应之说,传承数千年,早已深入人心。
朱翊钧视为封建迷信,但是他们却不能理解自己的苦心。
他没直接回答,反问道:“难道秦皇汉武,这些暴君当国的时候,每年都出灾异,汉文宋仁,国朝弘治时,年年平安无事?”
后世秦皇汉武,自然是让国家强盛的顶尖君主,但是在此时儒家语境下,都是被人嫌弃的暴君。
可就算这样,群臣也不敢捏着鼻子说假话。
朱翊钧没有空对空,与群臣做理论争辩。
按照传统天人感应,君王失德,上天降下灾祸。可是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汉武横扫漠北,打击匈奴,都是刻印在史书上的铁证。
如果年年降灾祸,还能做出这么多功绩,岂不是说明他们暴君暴对了?
反过来,远的不说,弘治虽然是被文臣广为称赞的仁君,可是在他治下,平均每年都有二三十起重大灾祸。
水旱虫震,沙尘瘟疫……都是记载《实录》中,有据可查的。
如果现在弄虚作假,立刻就会被发现。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朱翊钧闭上双眼,回忆道:“朕治国,重视民本,节用自身、讲睦将兵、强国裕民。应该敬天,但不该迷信上天。上天何其宏大,岂会因为个人德行好坏,影响到国家?
天上的星星自然运转,钦天监据此制定历法,划分节气。这些并无神秘之处,都是可以学习的知识。你们若不信,朕先说出一条。
有一个扫把星,每隔七十七年左右,便会出现一次。洪武十一年、景泰七年、嘉靖十年,都有相关记载。再向前推,可以推到春秋!”